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372章 有大用的账簿 (第1/2页)

泰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杨致进宫递交辞呈的第二天,皇帝果然接连颁下数道圣旨。

讨虏大将军曾英明晋爵二等公,荫其一子封侯。朔方边军仍由其节制。骁骑将军肖刚、郭锐赐封三等候,统领精骑一万、步军两万,于乌海择址筑城驻守。净州偏将凌开阳晋升骁骑将军,赐封三等候,统领精骑一万、步军一万,于净州择址筑城驻守。

耿超追封晋爵二等公,李为追封晋爵三等公,杨耀追封晋爵二等公,尽皆恩荫一子封侯。为三人制立金身塑像,供奉于忠烈祠,永享香火祭祀。

皇帝对于三千余名突厥俘虏的处置,据说完全是“圣心独裁”,略显变态:四十岁以下女子,尽皆发配至军中为奴。五十岁以下男子,尽皆“净身去势”,与其余俘虏一齐放归突厥。

说来其实也不难理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两国大战,死伤二十余万人,大夏固然元气大伤,突厥更是损失惨重。刚刚放下刀枪,就要摈弃仇恨、握手言和,绝无可能。想让突厥俘虏衷心皈伏,更是痴人说梦。朔方边军回京献俘,除了耀武扬威、彰显战果,还要给朝野上下一个泄愤解恨的交代。此战俘获的大多是突厥的王公贵族,在突厥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索力一死,大漠势必陷入诸部争雄的局面。留着也是个负担,不如放回去任由他们可劲儿折腾去吧!

赵启原说将杨致的筹银三策、辞官返乡、陈文远与王雨农联袂力谏启用杨致的三颗重磅炸弹相继抛出,却是稍加调整,明显加快了处置步伐。

同日,以“事关重大、难以决断”为由,将三道奏章誊写分发至内阁公事房,在内阁挂得上号的宰辅重臣人手一份。供大家预先“商酌”。但留给他们“商酌”的时间并不长,明言次日早朝时分当庭朝议。杨致只要安心呆在府中当靶子就行,为求“避嫌”。无须上朝。

几位宰辅重臣各有山头,仓促之间又能“商酌”出什么名堂?赵启这么做。摆明了是让他们放话出去而已。就好比在好戏上演之前,来点剧透暖一暖场。

陈文远与王雨农联袂力谏杨致之时,赵启只用了一顿饭的功夫,便将两个镇国老臣搓弄得灰头土脸,因此也令他对自己信心大增。舌战群臣?想想都过瘾啊!

这日午后,金子善奉旨前来侯府,向杨致传达无须参与朝议的皇帝口谕之后,又主动将皇帝的盘算大致说了。

口风不严向来是内宦大忌。金子善才智不俗,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杨致犹疑道:“金兄的意思是,还是希望我为皇上去助阵?”

金子善摇头道:“非也。洒家只是想提醒杨侯,切勿对皇上心生误会。”

杨致晒笑道:“误会?不至于吧?此话怎讲?还望金兄赐教。”

金子善答非所问的道:“皇上必将成为一代雄主,功业或会不逊先帝。不知杨侯以为然否?”

这句话放在任何场合、任何人面前都能打一百分,但金子善既不是个喜欢说废话的人,也没有那个必要<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送走了金子善,杨致思索片刻,不胜唏嘘的道:“但愿如此!”

皇帝对他深感忌惮、很不放心是真的,皇帝雄心勃勃、胆大心细、敢赌敢拼也是真的。先帝的权威不容挑战。在利用杨致做打手时足以为其压阵。新皇则恰好相反,急于树立威权,即便利用杨致做帮凶。亦有赖以壮胆之嫌,唯恐喧宾夺主之忧。金子善真正想要告诉杨致的是,皇帝公然与群臣这般摆明车马对阵,已是决意用他统军灭楚!

然而,只能对皇帝谨慎保持有限的信任。赵启既是有意将杨致辞官返乡的奏章当庭朝议,便无须再向家人刻意隐瞒了。晚饭时分,杨致平静的向全家宣布了此事。

老爷子这些年来孜孜不倦的致力于混吃等死瞎胡闹,一来是天性使然,二来也是在儿子的惯纵下。多少有点逃避现实的无奈。早在几年之前,就向儿子提出要回老家“省亲祭祖”。其实是被吓怕了。如今儿子终于可以脱身了,乍一听闻。自然欢欣雀跃。

这个年代的女子信奉的是嫁夫从夫,长安于杨家而言只是客居之地,信阳才是乡梓祖籍,月是故乡明,也都无话可说。

杨致坦言相告道:“到底哪天启程,我也不知道,总归不用等太久了。所以玉儿、妍儿、灵儿,你们要帮老爹尽快署理好家事,整点好行装。”

“行装务必尽量简单,不要什么零碎东西都带上。我杨家不缺钱,也罕有我弄不到的珍稀物件,回到信阳再采买置办就是了

《一世吉祥txt电子书下载》 第372章 有大用的账簿(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