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 (第1/2页)
来自远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ldo;爹,十二郎得活着,好好的活着。&rdo;孟清海笑得温和,&ldo;若是一心要让十二郎死无葬身之地,也并非没有办法,可还不到鱼死网破之时。爹娘只需相信儿子,儿子必有金榜题名那一日。我与十二郎,也总有见面的那一天。&rdo;&ldo;大郎……&rdo;眼前的孟清海,让孟广孝和孟刘氏感到陌生,陌生得让他们害怕。洪武三十一年十月下旬,宛平县保举贤才的名单终于拟定,呈送北平布政使司。 布政使不敢耽搁,即刻派出快马将名单送往南京。一同送出的,还有鞑子犯边,被边军击退的消息。此时的开平卫,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鞑子和边军的尸骨都已经收敛,死去的战马进了边军的肚子,缴获的马匹和兵器,一一清点之后按照战功分发下去。无论是鞑子还是倭寇,明军战功都以首级论。缴获呈送一部分,其余都由边军和卫军内部消化。孟清和的伤势比想象中的严重,回家的当日就发起了高热,整整昏迷两天,自然没法遵令去千户所报道。好在沈副千户宽宏大量,不只没有追究,还派来医户,分下草药。跟着孟清和从战场中活下来的十几个兄弟也借此得了实惠。等到能下地走动,孟清和立刻拿上腰牌,亲自前往千户所拜见沈副千户,没想却扑了个空。原来,郑千户伤重,千户所诸事全由沈副千户主持。沈瑄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ldo;鞑子叩边耽搁了收粮,副千户同三名百户去了城外,督促收粮。&rdo;边军除了操刀子打仗,还要扛锄头屯田,鞑子走了,也到了收粮的时候。谢过书吏,孟清和转身离开。他卧床的这些时日,旗中的事情都由丁小旗和刘小旗代管,如今能起身了,就不能继续偷懒下去了。他这么急着来见沈瑄,并非只为例行公事。更要紧的,沈副千户之前承诺的两张支票该兑现了吧?就算试百户一事还要斟酌,拼死守住墩台,杀了那么多的鞑子,赏赐总要给些吧?铜钱没有,粮食盐巴也没问题,再给些胡椒香料就更好了。哪怕只给点宝钞,也行!这些都没有,卫所新勾补来的壮丁和战死军户家中的余丁,意思意思给几个人总成吧?否则他顶着个总旗的名头,管着小旗的队伍,说出去不好听,见着也不好看啊。孟清和一边想着,一边走出千户所。走出大门不远,迎面遇上几个生面孔,见着孟清和,远远的就开口说道:&ldo;前边可是沈游击麾下孟总旗?&rdo;开口的人着一身蓝色团领衫,戴乌纱帽,腰系乌角带,面白无须,声音略显尖细。孟清和站定脚步,脑子里瞬间闪过两个大字:宦官。 高阳郡王一在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国祚中,宦官群体与文官集团,堪称不世出的两朵奇葩。秉持着不成功便成仁,不修仙便入魔的最高行为准则,但凡是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明朝宦官,要么是如七下西洋的郑和一般名垂青史,要么就是如立皇帝刘瑾,九千岁魏忠贤之流遗臭万年。那些行中庸之道的宦官,就像是没有斗争激情的文官一样,不管其品行如何,为社会做出了何种贡献,其结果只能是泯然众人,在历史中溅不起一点浪花。看着眼前这位,孟清和稍显激动,这可是大名鼎鼎的明朝宦官,活的啊!孟总旗的目光着实有些刺人,正准备朝这边走的几个人同时脚步一顿。刚刚出声叫住孟清和的宦官侧头问了一声身边的长随,&ldo;咱家可是哪里不妥?&rdo;是衣服穿错了?腰带系错了?还是错穿了皮靴?都没啊。这位孟总旗如此目光灼灼,到底为何?听说鞑子犯边时,这位受了不轻的伤,莫非是伤了脑袋?那可不成,郡王点名要见这位,真伤了脑子,可就麻烦了。揣度着孟清和应该不会暴起打人,被盯着的宦官壮了壮胆子,走上前几步,&ldo;当前可是孟总旗?宛平县孝友孟十二郎?&rdo;听到对方的询问,孟清和定了定神,&ldo;在下孟清和,不知这位公公……&rdo;&ldo;嚯!可当不得这个称呼。&rdo;宦官连忙拦住了孟清和的话头,公公两字可是他能当得的?传出去,他还能有好日子过?&ldo;咱家姓王,不过是燕王府区区一个听事,孟总旗叫咱家王听事即可。这公公二字,可千万莫再出口了。&rdo;见王听事脸色都有些发白,孟清和直起身挠挠下巴,这才想起,明朝的宦官同样等级区分严格。别说是公公,连太监二字也不是能随便出口的。大明宫廷二十四监,只有各监的头头才被尊称为太监,实打实的正四品。司礼监的掌印和秉笔,在明宣宗之后还掌握了批红权,一度被称为&ldo;内相&rdo;,几乎能同外朝的内阁分庭抗礼。虽然洪武帝和建文帝都不怎么待见宦官,基本没给这些宦官什
《清和园饭店的简介》 第27页(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