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9章 闻风丧胆 (第1/2页)
悟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慎真的被扔到门外,一屁股坐在地上。
站起来后,李慎走下台阶,回头看了两仪殿一眼,然后指着两个护卫说道:
‘你们给本王等着。’
说完又对着大殿喊道:“太抠门了,过河拆桥,连顿膳食都不供,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
太不会享受了,哼,真抠门。”
“你说什么!!”就在李慎话音刚落,大殿内就传出李世民的一声怒吼。
“艾玛,听见了。”李慎闻声转身就跑,使出了他平日里吃奶的力气。
两仪殿内,李世民已经带着李承乾来到书房。
这时李安从外面走了进来。
“那个混账走了?”李世民根本就没去追,只不过是在大殿里喊一嗓子,就把李慎吓破了胆。
或者说是叫闻风丧胆来形容。
“回陛下,纪王殿下跑了,而且跑了飞快。”李安面无表情的回道。
“跑了?哈哈哈哈。”李世民开怀大笑。
李承乾也跟着一起笑着。
笑了一会,李世民才停下,看向李承乾。
“高明,你看到了吧,朕早就说过,这个逆子脑子里有很多奇思妙想,
只不过平日太过慵懒,只知道享乐,不愿意说而已。
你看今日他说的这些,虽然很多都需要商讨,不过完善之后,都是可行的。”
“阿耶说的事,这一点儿不如十弟。他的看法很特别,可以说前无古人。”
李承乾也由衷的承认这一点,李慎的想法确实比他的多,
刚刚李慎说的一些事情确实有很多瑕疵,但是只要跟大臣们商讨一番,完善诸多细节,就变成了一条可行的政令。
李承乾认为,之所以有不足之处,是因为李慎不在朝堂,他哪里知道是因为李慎不善政事。
李慎只知道终点,过程只知道大概。
李慎本身就是一个只注重结果的人,因为前世的记忆让他除了看片之外,其他的事情他都不在意过程。
“高明,你也不要妄自菲薄,在国事上,你要远强于老十。
只不过老十的一些想法比较新颖罢了。
其实有一些也不是无迹可寻,只不过史书上记载的方法被老十改动了一下。
比如生孩子这一个,前人就有类似的方法,不过不是用于生孩子。
高明,老十说的对,有时候我们不能墨守成规,需要变通。”
李世民还是了解李慎一些的,李慎对国事从来都不上心,更加不要说政事了。
“是,多谢阿耶教诲。”李承乾今日真的受益匪浅,虽然跟他眼下要做的事情没有太大关系。
但也算是开了眼界。尤其是他老爹跟弟弟一直在谋划他国的事情。
他看的出来,李慎的一些事情,自己阿耶其实知道,只是不知道细节而已。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
“嗯,其他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眼下还是朝廷的事情为重。
明日你把记录生孩子的这件事与三省六部商讨一番。
看看朝臣是什么反应,这个办法其实不错,还能让百姓减轻负担。
老十说过,他希望以后大唐不从百姓手中收税,而是转为商税。
如今看来可行,一千四百万贯一年,这足以抵消我们一年的税赋了。
到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从百姓手中买粮食,百姓还能得到一份收入。”
“是,儿明日就跟朝臣商议,尽早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李承乾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人口多自然是好事。
“唉,十年前,老十跟朕说过的话,如今都在一点点的应验了。”
想到当年李慎跟他说过的一些话,李世民不由得感慨万千。
李慎说收商税抵农税,他认为不可行,因为商人基本不交税。
可如今一年一千四百贯,比朝廷收上来的所有租佣调加一起都多。
李慎说只要百姓吃饱穿暖就不会反叛,如今大唐的粮食都吃不完。
棉花更是一年比一年多,李慎的火炕和炉子还解决了北方寒冷的问题。
而李世民是第一个受益者,从苦哈哈的过日子,内帑不足三万贯,连皇后都要织布补贴皇宫用度。
到如今内帑坐拥两千多万贯巨款,锦衣玉食,美酒佳肴,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这跟做梦一样。
“对
《贞观小闲王作者简介》 第1739章 闻风丧胆(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