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655页 (第1/2页)

我想吃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了这道坎儿,永远不会有发展。慢慢地同化,太慢了,而且,不知道要同化到什么地方去了!胤礽也知道这个道理是对的,却仍然下不定决心。这是一次豪赌,淑嘉想的却是,与其被动挨一鞭子动一下,不如把主动权握在手上,共存共荣。用蛊惑的语调道:&ldo;满汉分野,才是最大忧患,只要这一条解决了,天下再没有可以愁的事情了。想想看,一件事,不用管平衡,不用管谁人之心可不可信,只要问他做不做得来这件事……&rdo;胤礽猛地摇头,淑嘉重重地叹了一口气:&ldo;你有另的办法么?&rdo;没有,如果有,也就不用发放给旗人国家补助的时候实际打七折,然后有意让旗人耕种了。分明是眼前的统治形式,已经维系不下去了。这片土地上生存的民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占领者、侵略者如果不能同化,就只好完蛋!无一例外。胤礽的心沉了沉:&ldo;我要想一想。&rdo;淑嘉的身份,让胤礽相信她没有&ldo;异心&rdo;,所以愿意听。事实摆在眼前,他得寻一条出路。满汉分野,是这个王朝天然存在的,凡在权利中心的人,都下意识不去动它。藏在其中的解决方案,自然……没人去扒拉出来。胤礽并不满足于苟延残喘,自欺欺人,他想名垂千古,做一圣君。圣君,怎么能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哪个圣君不是怀柔四海?胤礽踌躇了。蒙元、孝文帝、唐太宗,你要做哪一个?你有信心做哪一个? 机遇与挑战并存不管胤礽想做什么样励精图治的皇帝,他都必须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计划。康熙的教育,为淑嘉所诟病,摧残儿童身心健康、不尊重老师、不重视德育……简直是罄竹难。然而,康熙用他儿子们的高质量证明了,他的教育方式确实是有效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于细节的把握,这也与康熙本人的风格有关,他就是那种求全责备的人。即便是对康熙不那么发自内心尊敬的淑嘉,也必须承认:康熙的儿子们,具体的业务能力是很强的,只要他们沉下心来办事不是心存敷衍,必然是细致周到的。颇得康熙真传的胤礽,在各个方面也深受乃父影响,即便心中有一些浪漫主义的想法让他热血沸腾,一旦着眼于实际事务,又很快务实了起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就是摆在胤礽面前的情况。无论心中多么大的野望,他都得从头做起。虽然目标很宏伟,却不可能一蹴而就。他要真是一觉醒来就下令满汉一样待遇了,他这皇帝也就当到头了。众人一定以为他是在&ldo;乱命&rdo;,先前的一场大病烧糊了他的脑袋!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ldo;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do;才是改革的最高境界。咳咳,当然这个渐进的过程也是相对的,期间少不了波折,好歹波折不是动荡,更不是革命。埋下头来,胤礽仔细考虑过了关外的情况,又对比手上京旗的状况,列出了回屯所需的诸般注意事项。从调集什么样的旗下人口,各旗比例,到分配于何处住,选派什么样的官员,样样都要考虑周到,光是第一批回屯的京旗,就要至少五年的时间才能够适应生活不用国家再操心了。走了这一步,就等于承认,之前的政策现在已经行不通了,再不能由国家包养旗人了。已经耕种劳动了的旗人,与汉人的区别,还有那么大么?这个道理胤礽明白,弘旦明白,决策的诸朝臣也明白。一个政策的改变,不一定是非要通告天下说这个办法已经不适应形势了,只要看新颁的政策是不是延续了原来的政策,就知道它是不是走到了消亡的边缘了。京旗回屯事件在中央酝酿了几个月,长泰十三年二月,正式下了旨意。选择这个时间也是经过考虑,此时春寒已过,天气只会越来越暖和,到了东北虽是夏季,却正是凉爽宜人。到那里慢慢安下家来,适应着适应着冬天也到了,不会因为大冬天骤然到了东北而冻坏。至于回屯安顿下来之后已经过了春耕,这一季的农时就荒废了的问题,雍王是这样说的:&ldo;谁也没指望他们头一年就有收成的,还是先迁过去要紧,难不成去了还想再回来?他们本来就是拿着国家饷银的,就是头一年没有收成,也饿不死他们。饿一饿,逼一逼,也就拿得起锄头了。臣弟已经把头一批需要的耕牛、种子、家具都准备好了。盛京等处也在加盖回屯京旗的房舍。&rdo;受他这句话的启发,弘曈又加了一句:&ldo;这些人,几代人都拿着国家的钱粮、当着差使。如今不过是把差使从驻防变成耕种,种出来的粮食还归他们自己,怎么就不乐意了?&rdo;京旗回屯的执行,再次体现了万恶的主义的&ldo;优越性&rdo;,根本

《非主流清穿txt全本下载》 第655页(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