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5页 (第1/2页)

来自远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ldo;回九叔公,正是。&rdo;&ldo;恩。&rdo;孟重九点头,&ldo;老夫与县中主簿尚能说得上话,或能帮衬一二。&rdo;&ldo;清和谢九叔公!&rdo;&ldo;且慢。&rdo;孟重九抬手,&ldo;助你从军,需答应老夫一件事情。&rdo;孟清和抬头,没急着应答,也没马上拒绝,只是以恭谨的神态看着孟重九。&ldo;请九叔公赐教。&rdo;&ldo;不急,待事成,老夫自会告知。&rdo;孟重九突然一改严肃神情,&ldo;放心,九叔公不会让你做办不到的事。&rdo;&ldo;是。&rdo;孟清和这次答应得痛快,衙门有人好办事,能省些麻烦,何乐而不为?何况,他从军不只是坑了孟广孝一家,也差不多把姓孟的都坑了一把,不说四面楚歌,今后在同族中的人缘肯定不会好。能找一个&ldo;同盟&rdo;分散一下火力,绝不是坏事。就算孟重九真要为难自己,事到临头也总能找到应对的办法。一文钱能难倒英雄汉不假,但孟清和从不认为自己是英雄。没有铜钱,咱不是还有宝钞吗?一老一少对视片刻,同时咧嘴一笑。身后貌似都有一条尾巴在摇啊摇。隔日,孟重九便坐上牛车前往县城,临近城门,一队骑士从旁飞驰而过。朱红的鸳鸯战袄,黑鞘长刀,闪着寒光的弓箭,骑士均单手持缰,一手扬鞭,马蹄过处,只余烟尘。为首之人身着青色武官服,匆匆一眼,五官尚未看清,通身的英武之气,只如刀锋斩过一般。孟重九忙将牛车赶到路旁,直至马蹄卷起的烟尘远去,才长出一口,暗道:好重的煞气。 承诺北平府在元朝时属大都路,洪武元年改置,次年属北平行省。府辖七县五州,宛平大兴两县附于府城,孟家屯归于宛平县下。宛平县衙位于城西,院墙稍显破旧,带着一种灰突突的色彩,仪门紧闭,留有侧门进出。若非有衙门外的鸣冤鼓和门前的皂隶,实在很难将这座建筑同县衙联系起来。除了占地规模之外,连一般的富户住宅都比不上,同后世的xx政府办公楼更是没法比。换成孟清和,或许还会感叹上一两句,但于孟重九等土著来说,这样的县衙才是正常。自太祖起,明朝官场便有不修衙的规矩,除非房子塌了大门倒了,否则绝不动门面上的一砖一瓦。想要高端大气上档次?哪个县令敢在任内把县衙修成这样,就等着把牢底坐穿吧。这还是运气好的,遇上洪武帝心情不好,不被剥皮填草也得砍头流放。洪武帝最恶官员贪污,严禁政府公务员追求奢华,一旦有哪个想不开的犯到他手里,不管大错小错,一律从严从重处罚。能用大竹板的绝不用小竹板,能无期的绝不改判有期,能砍头的绝不流放。民有大诰罪减一等,在官员身上可不适用。所谓的区别对待,职业歧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若是明初的官员有幸到后世体会一把,大概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同样都是做官的,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县衙大堂为节爱堂,主要处理刑事案件,堂东为幕厅,堂西为库房。大堂后为见日堂,见日堂后分东西两侧厢房,是县令,县丞,主簿和典史等办公的主要场所,也就是县长和县委办公室所在,一般的民事纠纷都这里解决。若有人认为二堂不够上档次,非要上大堂,办法不是没有,冲到街上去杀个把人,梦想立刻就会实现。孟重九报明来意,一名书吏将他引入了主簿办公的厢房。宛平县主簿姓南,监生出身。洪武年间,宛平县令仍是七品,至永乐才升至六品。主簿仍为九品,着绿色盘领官袍,戴黑色幞头,束乌角腰带。孟重九口称南主簿,躬身行礼,南主簿忙起身上前将他搀扶起来。&ldo;耆老何故至此?&rdo;&ldo;不瞒主簿,今日老朽实有事相求。&rdo;&ldo;哦?&rdo;南主簿将孟重九让到凳上,&ldo;可是为族中之事?&rdo;&ldo;正是。&rdo;孟清和从军一事已是闹得满城风雨,毕竟古代人缺少娱乐,在这北方之地,又是燕王的眼皮子底下,身为读书人,想要风花雪月一下也要担着几分小心,八卦流言就成了不错的消遣。不只南主簿知道了这件事,连知县和两位县丞都有耳闻。军匠县丞和粮马县丞都是半个武人出身,对读书人要从军这件事颇感兴趣,还特地询问了县中书吏,书吏也只是听了些风言风语,倒是一名出自孟家同里的巡检口中给出了不少&ldo;内部&rdo;消息。待孟重九详细说明个中缘由,南主簿沉吟片刻,道:&ldo;若如耆老所言,孟十二郎实为大孝之人,想必大令亦会成全。&rdo;&ldo;多谢主簿。&rdo;&ldo;十二郎为童生,此事还需禀告大令。&rdo;南主簿站起身,道,&ldo;请耆老随

《清和自在美妆》 第5页(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