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第1/2页)
来自远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ldo;老唐,想什么呢?&rdo;&ldo;没什么。&rdo;两个师长的谈话告一段落,分给各师的机枪和子弹也陆续搬走,连驻守连山关的也没落下,其他人就没这待遇了,谁让这两位跟随楼大帅的时间最长,资格最老脸皮也最厚,认真论起来,连少帅都得叫他们一声叔?等到几个师长旅长离开,一百挺机枪也分出去了,余下的五百挺都被楼少帅亲自带人拉回了独立旅,结果让闻讯赶来的后勤部长姜瑜林扑了个空。&ldo;言少爷,你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啊?&rdo;&ldo;说什么?&rdo;李谨言和姜瑜林打惯了交道,言辞间也带着些随意,&ldo;姜部长,这些机枪和子弹可都是我自己出钱买的,就算告诉了你,又能怎么样?&rdo;姜瑜林哑口无言,摸摸鼻子,&ldo;言少,这和谁买的总能说一声吧?&rdo;&ldo;和丹麦人买的。&rdo;李谨言掏掏耳朵,&ldo;不过我得提前告诉你,这丹麦人手挺黑。&rdo;&ldo;言少爷的意思是?&rdo;&ldo;这个。&rdo;李谨言搓了搓手指,&ldo;明白?&rdo;&ldo;回扣?&rdo;&ldo;对。&rdo;点点头,李谨言继续说道:&ldo;一挺机枪至少要吞掉这个数,我做这样的事没关系,但是你做可不太合适。&rdo;姜瑜林听明白了,&ldo;言少,你的意思我明白,这事我再想想。&rdo;事实上给洋人回扣的事姜瑜林做得并不少,但李谨言刻意提醒他总是好意,毕竟楼大帅成了大总统,北六省水涨船高,后勤部长又是个肥缺,盯着他的人只会多不会少。要是出了一星半点差错,被人抓住把柄,恐怕谁都保不了他。&ldo;恩。&rdo;见姜瑜林明白了,李谨言也不再多说什么。说白了,姜瑜林绝不是个两袖清风的人物,处在他这个位置上,真想清风明月也不太可能。至少他还能守住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一心为了军队着想,换一个人未必能比他做得好。这也是楼大帅用他,楼少帅也打算继续用他的原因。 至于将来怎么样,将来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看了一下时间,时间还早,李谨言打算去城外的收容所走一趟。那里现在住着不少从山东等地过来的人,基本都是在当地活不下去,到北六省找出路的。李谨言听收容所的负责人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靠两条腿走到关北城。&ldo;脚上连双草鞋都没有,也不知道都是怎么熬过来的。&rdo;收容所的负责人说话的时候,眉头都是紧皱着的。李谨言也只能叹气,一些山东来的有亲戚在北六省军队里当兵,至少还有个投奔的地方,其他人当真是无依无靠,都只能挤在收容所里。这些人背井离乡,靠两条腿走到北六省,就只有一个目的,能继续活下去。自从工业区竣工,机器搬进了建好的工厂,收容所里的人陆续都找到活做,拿到工钱后就接连搬离了收容所。李谨言让孟氏兄弟在工业区内外几百米的地方建造了一片居住区,大多是两三层高的小楼,装饰简单,却独门独户,通了自来水,等到西门子公司的电厂建好还会通电。这些人大多通过收容所的负责人作保,租一间屋子住,一来不用继续和旁人共处一室,二来也能让那些外地来的人有个暂时的安身之处。人都会感恩,也会怜悯。他们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才能有今天,自然也会希望去帮助别人。不为别人的感谢,只为之前李谨言和收容所曾为他们做的一切。一些工厂老板也效仿李谨言之前的做法,买下一块地皮,在上面搭建员工宿舍,为算收容所缓解了不少压力。工厂里也免费提供早午餐,若是赶夜工,还要提供一顿晚餐。这也是李谨言手底下的工厂最先带头的,因为近期家化厂,被服厂和罐头厂的订单都大量增多,尤其是家化厂,就算国际局势紧张,口红雪花膏和香皂的销售量也是节节攀升,李谨言和陆经理等人商量之后,干脆让工厂里的工人开始三班倒。为了避免疲劳作业,工厂里严格规定,每人每天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四个时辰,也就是八小时,做满六天必须休息半天或者是一天,加班不能连续超过两天。工厂里的伙食也越来越好,加班的工人还能多分到一个鸡蛋。家里有孩子有老人的往往都不舍得吃,全都把鸡蛋带回去给家人,尤其是新招收的工人,甚至连工厂里发的馒头都想省下来带回去。这种情况不是一例两例,李谨言和陆经理都没有太好的办法。至多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不会因为这样就多发几个馒头给他们。毕竟他们是开厂的,不是做慈善事业,若是让这些工人养成了习惯,自己吃饱还要往家里拿,再想让他们改掉这个习惯就会很难,说不定还会心怀怨恨,不会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对
《谨言慎行严于律己》 第174页(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