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李隆基的开元盛世 (第1/4页)
丁凡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 712 年,27 岁的李隆基登上皇位,开启了开元盛世新篇章。
李隆基登基后,首先面临的是整顿朝纲的重任。精简官员,提高行政效率。
李隆基身边的大臣们。姚崇,这位经验丰富、才智过人的大臣,成为李隆基的重要谋士。姚崇提出“十事要说”,主张精简刑法,减轻赋税,发展农业,李隆基欣然应允。
在姚崇的辅佐下,大唐的政治风气焕然一新。包括勿贪边功、广纳贤才、奖励正直大臣等主张,李隆基欣然采纳,奠定了开元初期的政治基调。
宋璟,以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着称,他在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还有张嘉贞、张说、张九龄等贤臣,他们各有所长,共同为唐朝的发展出谋划策。
公元 713 年,李隆基决心清查全国的户口,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他首先派遣了众多官员前往各地,要求他们深入乡村,逐户进行登记核实。这些官员带着详细的户籍表格,记录着每户人家的人口数量、年龄、性别等信息。同时,对于土地的清查,他们丈量土地面积,确定土地的归属和用途。
在清查过程中,李隆基严格规定,严禁官员徇私舞弊,对虚报、漏报的行为严惩不贷。对于清查中发现的无籍户口,经过核实后给予合法身份,并纳入税收管理。
通过这次大规模且严谨的清查,国家对户口和土地的情况有了清晰准确的掌握,税收有了稳定的来源,为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元五年,即公元 717 年,李隆基亲自在田间视察农耕。他身着朴素,脚踩黄土,与百姓亲切交谈。
在关中的一处农田,李隆基看到一位老农熟练地操作着农具,他走上前去,询问今年的种植情况。老农兴奋地说道:“承蒙陛下关怀,今年雨水充足,官府又送来优良的种子,俺家的田地产量比往年高了许多!”李隆基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当场赏赐了老农一些财物,并鼓励他继续勤劳耕作。
这一年,风调雨顺,各地粮食大丰收。在河东地区,一处粮仓满满当当,新收的粮食堆积如山,负责管理粮仓的官员喜不自禁地记录着入库的数量。百姓们也因丰收而衣食无忧,街头巷尾,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文化方面,李隆基大力倡导诗歌创作。长安的大街小巷,诗人们相聚吟诵,切磋诗艺。李白,这位豪放不羁的诗人,在这盛世中挥毫泼墨,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诗句。王维也在山水之间,吟出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宁静与超脱。
张九龄,字子寿,公元 678 年出生于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他自幼聪慧好学,勤奋刻苦,心怀壮志。
公元 702 年,张九龄考中进士,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在仕途上崭露头角。
公元 712 年李隆基登基时,张九龄已三十四岁。先任中书侍郎,后晋升为中书令,位同宰相。
一日李隆基问道:“朕欲兴水利以利农桑,众卿有何良策?”张九龄上前奏道:“陛下,臣以为当派遣能臣勘察各地水利,依地形之势,修渠筑坝,引灌农田。”
张九龄,大力提拔人才。他举荐了裴耀卿,裴耀卿思维敏捷,善于统筹规划,且为人清正廉洁。裴耀卿得到重用后,负责整顿漕运,他精心规划运输路线,改进运输方式,大大提高了粮食运输效率,有力地保障了京城的粮食供应。
张九龄还举荐了严挺之,严挺之刚正不阿,断案公正,且精通地方治理之道。张九龄赏识其正直与能力,将他推荐入朝。严挺之在地方任职期间,公正执法,严厉打击豪强恶霸,维护了当地的公平正义,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在处理朝政时,张九龄常与其他大
臣如姚崇等共同商议。一次,关于边防守备之事,张九龄与姚崇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一致策略,加强了边疆的防御力量。
张九龄在政治上坚决反对李林甫等奸佞之人结党营私。李林甫试图谋取高位时,张九龄据理力争,直言其不可用,维护朝堂清正之风。
经济上,张九龄主张轻徭薄赋,鼓励农桑。他向李隆基进言减免受灾地区赋税,发放救济粮,助百姓度过灾荒恢复生产。
军事上,张九龄重视边防守备,建议加强西北边疆防御,选拔有才将领驻守,巩固了边疆稳定。
张九龄其诗文为当时文坛增添光彩,倡导的文风清新质朴,因多次直言进谏触犯李隆基权威,加之李林甫等人谗言
《历史追寻之旅心得与体会》 第79章 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