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6章 历史转折 (第1/1页)

秋风夜愁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说起这山河学院的由来,就不得不提这个世界的不一样的历史转折了。 这个世界和地球的历史在明朝出现之前,都是完全相合的。 直到公元前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金陵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从这一天开始,历史的轨迹,就开始发生了偏转。 …… 洪武二年。 诚意伯刘伯温心神悸动,卜算一卦,算到不远将来或将有大祸临凡。 当晚急忙入宫进谏,主动请缨,要斩去天下龙脉,提前布局。 出宫之后,于二日早起,匆忙离京。 …… 洪武三年至洪武七年。 数年时间,刘伯温斩龙脉九十九,于长白山下力竭。 洪武八年,刘伯温于斩龙反噬中离世。 …… 洪武十三年,天地间忽发异象,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有道者言:末法时代结束,新时代开启。 野外野兽产生返祖现象,各种植被,有的也在一天之内,成长为参天巨物,甚至是诸多曾经毫无害处的植物,也进化出了攻击能力。 先是群兽作乱,后又有空间裂缝出现多地,秘境现世,上古遗族现身,开始侵略地星。 空间裂缝后面的世界,被称之为“山海界”。 自此预言中的大祸临世。 同一年,洪武大帝朱元璋于龙虎山得法,集天下气运凝于己身,一朝入道,震退山海界诸强。 …… 洪武十四年初。 洪武大帝集天下能人异士共创修行功法《洪武镇世诀》,彻底开启了全民修行的新时代。 自此万民万众一心,奋起反抗山海界入侵。 …… 洪武二十五年。 洪武大帝身负重伤,大明上下岌岌可危。 太子朱标得知当年刘伯温斩龙脉,只去九十九,仍留一条于人间,寻其子而不得,后于龙虎山天师处寻得斩龙之法。 习得之后,他独自一人前往长白山斩龙。龙脉斩去,洪武大帝得气运反馈伤势痊愈,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太子朱标却也因实力不足,强行发动斩龙之术,遭受反噬。 回京之后数日,不治而逝。 举国同悲。 …… 洪武三十一年,洪武大帝突然离奇失踪,没有任何预兆。仅留传位昭书一封。 和地球那边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而是直接传给了当时领兵在外的燕王朱棣。 为何如此,独孤义也想过。 当时的龙国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有人能够顶替失踪的洪武大帝,来把控全局,来接下这个烂摊子! 而以当时的形势来看,朱允炆若是当了皇帝,他根本镇不住场子。 要实力没实力,要势力没势力。 反观燕王朱棣,本就天资卓绝,修行一日千里,又因常年领兵在外,浴血厮杀,在军中威望滔天。 实力,势力,手段。 三者他都有。 这自然才是最好的人选。 而之后事实也证明了,洪武大帝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 燕王朱棣登基之后,改年号为永乐。 同其父洪武大帝一般,依旧征战四方。 稳民心,安天下。 永乐二年。 朱棣修改并进一步完善《洪武镇世诀》。 并且研究出了威力、传承方式,丝毫不弱于道门法术、佛门神通的武学技法,简称——武技。 让即便是初入炼精期的武者,也能拥有与上古遗族和异兽们一战之力。 …… 永乐三年,永乐大帝朱棣下旨,命太子少师姚广孝修撰《永乐大典》,其内记录了历朝历代天下武学、秘法,他要以此书为后世奠定生存的基础。 用时三年,于永乐六年成书。 据传《永乐大典》成书之时,引发天地异象,永乐大帝朱棣得上古人皇赐福,境界更进一筹。 也是自那一日起,在朱棣的带领下,大明军队突然对山海界遗族的大军发起总攻,将入侵的上古遗族尽数驱赶回了山海界。 自此起,龙国终于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与和谐。 但是永乐大帝仍然觉得不够,攘外也要安内。 而且大明的资源,还有军队数量,国内人口也已经无法再支撑他们继续向前,如果掠夺山海界的资源,当然也可以,但是他们的将士也会再度造成大量伤亡,到最后资源有了,人没了。 得不偿失。 于是大明的铁骑并未停歇,开始肃清寰宇,以战养战。 先是鞑靼,然后是瓦剌、交趾、高丽、东瀛、天竺…… 一路摧枯拉朽,无人可匹。 到永乐十年的时候,整个亚洲板块,便几乎都尽归大明疆土。 虽然说永乐大帝是打着开疆扩土的目的去了,但是这些国家的人,他们非但没有抵抗,反而最后还对其感恩戴德。 毕竟空间裂缝这东西,不是只有龙国有,也不是所有国家都有龙国这般底蕴和实力。 虽说让他们成为了亡国者,但是却也变相的救了他们的性命。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请别叫我二百五恰恰舞》 第6章 历史转折(第1/1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