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81章 副主考的惊叹 (第1/1页)

我叫王大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奴仆进来禀报,说一个自称清梦先生的老者前来拜访。 俞瀚白诧异地抬起头,手里的羊毫笔不慎滴落两滴墨汁到宣纸上。 本来快书写完的狂草《香山寺》,就这样被晕染了。 俞瀚白低头望着宣纸,微微蹙眉,最后将这幅字揉做一团,随意丢弃到地上。 “平白污了我一幅好字,不见。” 男仆得到指示后,又快速退了出去。 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走上前,捡起地上的纸,展开,目光中略带惋惜。 “阿翁,清梦先生是谁?” 俞瀚白叹口气:“算是我的同窗。” “为何没听阿翁提起过?” “有什么好提的,这人年少时也曾满腹经纶,可惜后来为了攀附权贵,甘心入赘士族,舐痔结驷。相鼠有皮,人而无仪。如今不过蝇营狗苟之辈,不见也罢。” “他也是巩县人?” “是从巩县科考出去的,自他入赘后我们就再没见过。” 俞家门外,一名黑衫仆从对着一辆黄木马车车厢躬身施礼。 “主人,奴仆说瀚白先生回复不见。” 车厢里先传出一声幽幽长叹,随后是怒斥声。 “俞渊这个老匹夫,我就不信你两个已入仕的儿子今年不用考课。走,回去。” 最后一句是对车夫说的。 车轮声辘辘,马车掉头后缓缓离开。 同一条路上,另一辆马车与这辆车相向而行,擦身而过。 新来的这辆马车最后停到了刚才那辆车离开的位置。 奴仆又进屋禀报,说杜家三娘子求见。 少女满脸欣喜望向老人,“阿翁,是杜家阿姊。” 俞瀚白对男仆挥了挥手,示意去请人进来。 见孙女如此雀跃,他不禁摇头苦笑: “星楚这丫头从来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知这次又要给我出什么难题。” “可阿翁上次从【子美客至】回来,明明就很高兴,当晚还喝了一大壶酒呢。” 老人嘴角含着淡淡的浅笑,说:“那是因为许久不曾碰到那么有趣的人了,璞玉浑金。” ~~~ 七月六日,卯正。 巩县,县学门口。 刘异正在被两名衙役上下其手,搜身。 他手里还拎着个破布口袋。 布口袋里面除了装笔墨纸砚,还塞了三张胡饼和一罐清水。 今天就是他进考场的大日子,他终于迈出走向科举的第一步。 大唐常举,主要分考进士和考明经两大类。 许多人认为明经比进士好考,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刘异对比过考试内容,感觉大同小异,对他来说没区别,都是地狱级难度。 进士和明经都需要考三门,每门各考一天。 进士考的三门分别是帖经、杂文和策问。 明经考的三门分别是帖经、试义和策论。 帖经是两类考试都必考的一门。 这一门不过,将直接淘汰出局,没资格继续参与后两门考试。 县里的发解试作为选拔乡贡的第一关,难度系数降低不少。 不管考生后续是走进士路,还是明经路,它都只考两门: 帖经和试义。 帖经十通四者,即可进入下一关试义。 在试义环节中,再由考官当面问出十道题,由考生口述作答。 主要考察应试者对经书的理解水平。 最后,考官会选取答对题目最多的两名考生,去州府参加下一轮发解试。 刘异要从走进考场的上百位考生手里,争取到两个晋升名额中的一个。 巩县没有贡院,每年都是借县学学堂作为发解试考场。 刘异走进考场,被衙役安排在最后方靠角落的位置落座。 他左右观察了下,对这个位置很满意。 此处不仅有南北窗的过堂风,考场内用以降温的八只冰桶,其中一个就摆放在他身后。 不仅凉爽,离后门还近,方便递小抄。 呵呵,杨志老小子会办事。 他望着前面不停攒动的人头,不禁若有所思。 这是个没有相片,没有身份证,没有指纹技术识别的年代。 据说每年找人代考不在少数。 答卷环节已经这么黑了,阅卷时考卷又不糊名。 录取谁淘汰谁,全凭主考心情和考生背景。 也不知道大唐历来进士中,有真才实学的占几成? 待全部考生一一落座后,二十名衙役排队进场。 他们十步一人,全都面向考生,背靠墙壁站立。 衙役双眼一瞪,就是大唐人肉监视器。 少顷,杨志穿着浅绿官服,迈着不紧不慢的四方步走进来。 他走到考场最前面,面向满屋考生表情严肃,不怒而威。 本来微微有些嘈杂的考场,瞬间安静。 “本府是这次发解试的主考,我在此先诵读下考场规则……” 规则念完,他又扫视一圈。 一众考生不管老少,都被吓得如坐针毡。 目光扫向最后一排时,杨志立刻不淡定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唐一共多少年》 第81章 副主考的惊叹(第1/1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