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页 (第1/2页)
来自远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道衍心愿已了,毕生圆满。他呢?&ldo;伯爷?&rdo;&ldo;无事。&rdo;翻身上马,猛一拽缰绳,骏马扬蹄,&ldo;回北京!&rdo;&ldo;是!&rdo; 古刹内,钟声响起,一声声,穿透山岳。禅房里,道衍敲响木鱼,神态愈发祥和。官道上,蹄声如雷,骏马飞驰而过,孟清和归心似箭。大海上,宝船扬帆破浪。朱高燧站在船头,豪情迸发。落日余晖,霞光漫天。一队自西行来的队伍,沿着古道,在驼铃声中寻找传说中的国都。没人知道,下一刻,历史的车轮会驶向何方,但于误闯时代的孟清和而言,梦中的那只蝴蝶,已不再是虚幻。孟家屯,开平卫,大宁,金陵,北京……靖难,出塞,下西洋。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容,一件件或悲伤或快意的往事,构筑成最真实的人生,描绘出流淌过时空的画卷。是他,也是这个时代。在大明王朝最光辉的年代,一个小人物误闯进来,由懵懂到坚定,由被动奋起到主动拼搏,留下一段为人称道的神奇经历。时光终会磨灭,历史却能见证一切。这是一个小人物在明初的奋斗史,虚幻,却也无比真实。‐‐全书完作者有话要说:《清和》至此告一段落,感谢大家对远方和本书的支持。番外会有,大概三到四天更新一篇。新书在十二月底开,到时会将地址写到这里。 番外一 少年额森的野望永乐十五年,春一支自西行来的驼队,于清晨时分抵达瓦剌本部所在,忽兰忽失温。冬日的冷风尚未完全退去,鲜嫩的青草已在残雪中冒出新芽。晨光照亮牧民的帐篷,驼铃声惊醒沉睡一夜的大地。牧民走出帐篷,呼吸间凝结出清晰的白雾,很快在响亮的号子和笑声中消散。自永乐九年瓦剌内附,马哈木统领的绰罗斯部便迁移到忽兰忽失温游牧。马哈木的几个儿子都被明朝授予官职。马哈木本人并未得到朝廷新的敕封,但每年获得的金银布帛赏赐却是不少。朝廷在忽兰忽失温附近设立数个守御卫所。三个指挥,除一人出自马儿哈咱的部落,其余两人都是马哈木的儿子。长子脱欢率领部落勇士随明军出征,多次立下战功,已被授予三等伯爵位。马哈木的六个孙子,三人考入北京国子监。虽然读书写字一般,做不出锦绣文章,上马打仗,列阵对战,每次都是名列前茅。最小的孙子额森,更是在骑兵对战中斩获两次榜首。无论其他蒙古贵族子弟,还是女真各部勇士之后,抑或是从亦里巴里来的部落头人之子,全都不是对手。马哈木很满意,在鞑靼和兀良哈诸多头领面前尤其有面子。去年底,额森在年末比武中表现极为突出,连胜数场,得到皇孙青眼。消息传来,马哈木嘴角咧到耳根,对着来访的鞑靼头领,笑得无比得意。阿鲁台再狡诈多谋又如何?老子有好儿子,好孙子,他有吗?没有吧。鞑靼头领被气得七窍生烟,却硬是没一点办法。顶回去?连能站住脚的理由都没有。马哈木的孙子额森,如今在北京国子监中的确是名人。得皇孙青眼,乍一看没什么。皇室子弟,年长分封后都要组建护卫,提前看好,几年后直接调人,算不得稀奇。关键是,看好额森的不是别人,是皇太子的长子,朱瞻壑!当时,当时兴宁伯也在场,不只拍了额森的肩膀,夸奖他勇猛,还道,他长大一定会是了不起的勇士。别说鞑靼,兀良哈三卫首领的儿子,也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难怪马哈木要乐得找不着北。朱瞻壑是皇太子的长子,不出意外,早晚会坐上龙椅。兴宁伯,在蒙古壮汉的心目中,完全是财神的化身。得到这两个人看重,额森想不飞黄腾达也难。马哈木圆满了,脱欢也终于明白,老爹特别重视额森的原因。&ldo;的确是没想到啊。&rdo;发表完感慨,派人送回一封家书,脱欢继续--跨-上战马,随明军向西行进。自永乐十三年,大明逐渐向西亚扩张。随着迈出的脚步不断扩大,触角开始伸向欧洲。永乐十四年,明朝同奥斯曼帝-国有了正式接触,为阿拉伯国家和东南欧的控制权展开博弈。奥斯曼-帝-国盘踞欧亚大陆日久,虽曾被瘸子帖木儿打败,不得不推迟向欧洲扩张的步伐,但其国力正处于上升时期,遇到扛着火炮上门,开口就要宅基地和制海权的大明,自然不会笑脸迎人,回答很简单,出兵,开打!朱棣也不是好惹的,既然话说不通,打就打!成国公和魏国公宿疾在身,英国公张辅一年有半年要留在西南。目前正和黔国公一起琢磨,该如何绕开喜马拉雅山,造访一下山对面的国家。 定国公沈瑄只得接过帅印,披上战袍,领八万边军,两万蒙古三部骑兵,杀向黑海。赵王朱高燧听到消息,率领战船急急赶回。欧洲畏惧奥斯曼水军,朱高燧可不
《清和 番外 来自远方》 第407页(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