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 (第1/2页)
我想吃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皇帝笑道:&ldo;还说你聪明呢,怎么就忘了现成的一个人了?我的好妹夫、你的好老师,难道不是最合适的人?&rdo; 池脩之深恨自己多嘴。才子和名士还不一样,名士性放达,才子多臭嘴。两种人都有傲气,才子却要可恶得多。名士如季繁,当年被郑靖业挤兑得只能收了这个徒弟,也就捏着鼻子认了。入京之后被郑靖业坑了一把,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后,走得也爽快。换了才子你试试,他不一路骂到你进坟里才怪!骂死你算是积了口德了,不积口德的轻则骂你一户口本,重则骂你家全部族谱,厉害吧?让顾益纯与&ldo;才子&rdo;们相处,福祸难料啊!才子们是自傲的,进京就要显示出高人一等的气魄来,一不如意,就要骂街啊!&ldo;还愣着做什么?着人请驸马过来啊。&rdo;皇帝催促道。池脩之捏着鼻子认了,亲自跑到顾家去请罪:&ldo;学生不该多嘴的。&rdo;顾益纯道:&ldo;我还道是什么事呢,不用担心。&rdo;庆林长公主道:&ldo;孩子为你担心是为你好呢。你道这些人是好相与的么?当年魏静渊,名声坏得那样厉害,你道是为了什么?参他的御史了不过说他误国而已,怎么就朝野都说他不是好人了?升斗小民,能分辨得请魏静渊都做了什么啊?千不该、万不该,他说了才子卢世勋&lso;夸夸其谈实无才干&rso;,也是实话,那样的货就是会写点文章,不会干实业。卢世勋是存着自己有才,必要经天纬地、不拜相也要做个清贵官一鸣惊人的心思的。被魏静渊一说,老羞成怒了,一张利口,从此只做一件事‐‐骂魏静渊。有人骂,就有人乐得去传,一来二去,连祖宗都跟着遭了殃。还编出许多前世不修的话本来。&rdo;顾益纯给妻子递了盏茶:&ldo;你且消消气罢。圣人命我去见他们,那就去见见,我又不用与他们相争,他们写文章我写字,互不相干,&rdo;顾益纯笑得狡猾,&ldo;我统共一套上朝的衣裳。&rdo;驸马的礼服,他拿驸马的身份见诸人,绝不与人谈诗文。池脩之舒了口气:&ldo;这样就好,学生去复旨了。&rdo;&ldo;你急什么呢?&rdo;庆林长公主拦了他下来,&ldo;就要搬家了,你就在这里多坐一会儿,说说都要用什么东西,我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漏了,反正没出这里的门儿,就当是还在给圣人跑腿。&rdo;池脩之道:&ldo;还照往年那样儿就成了,有劳师母了。的的不能久留的,圣人这两日还在琢磨着罹乱州郡之长官调动,学生得回去应命。&rdo;&ldo;这是正事,你且去。&rdo;流民平定了,中央下放去工作的人,赏功的也赏完了,该是对地方秋后算账了。郑靖业主管人事,效率挺高,名单已经开列出来了,后面标注着各人的职务、表现,等候圣裁。池脩之回来缴旨的时候皇帝与郑靖业、蒋进贤、韦知勉已经在讨论了,各官员的表现都白纸黑字地写得清楚,剿讨使、抚慰使中有与这位丞相走得近的,有与那位相公一条心的,有对皇帝忠心的,情况也算掌握得比较真实。对于基本情况,四人并没有太大的分歧。讨论的焦点在于,蒋进贤认为在这次平定流民之乱的活动中,各地&ldo;士绅义民&rdo;出力颇多,也当有所表彰。皇帝对于这个提议是首肯的,但是对于蒋进贤提出的:&ldo;河阳周氏尽忠为国,宜作表彰,周氏弟子可酌才量用。&rdo;皇帝是非常不开心的:&ldo;表彰什么?表彰他尽忠尽得逆匪满河阳的跑吗?&rdo;韦知勉道:&ldo;周氏毕竟是出了力的,就此不语,恐寒士人之心。&rdo;皇帝大怒:&ldo;你们这样,难道不怕寒了池脩之的心吗?&rdo;他给直接点破了。韦知勉、蒋进贤不敢再争。郑靖业道:&ldo;周氏尚在其次,当务之急是把各地长官人选定下,劝课农桑。眼下雨水丰足,抢播一季的庄稼,到秋天才能支应,百姓不致再罹饥馑。&rdo;清算完了,就是大调动,表现好的官吏或升职或调入京,表现差的当然是要受罚,又调吏部的资料,择其中优秀都填补州郡长官的空缺。皇帝看到这翁婿二人,就想起郑靖业两个放到外地历练的儿子来了,当初丞相里就是郑靖业最重视旱情,郑琇、郑琦返京面圣,也是力陈当用心防灾。这家子倒是关心民生,是一心为国的,皇帝心里有了这个定论。池脩之就是在这个时候进来的,皇帝面前,不与丞相行礼,目视而已。皇帝看他来了,开了脸:&ldo;思玄怎么说?&rdo;&ldo;圣人有命,无不从。&rdo;&ldo;这才像话嘛!&rdo;皇帝满意了,&ldo
《奸臣之妾》 第143页(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