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3部分 (第1/4页)

泰达魔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的声音,我感到不解,更有些伤心。”

“海南农垦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中,各届领导都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领域带领海南农垦发展前进。我们这次改革是在之前这些努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站在前人肩上继续努力,没有这些基础,改革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看得出来,他并不是有意谦虚。说到两年来的改革特点,他强调要实事求是,“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给予了历史上最大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海南省可以说举全省之力全力推动。”

“我在这个时期搞改革,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具备,自然更顺利些。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符号,代表这些方方面面改革力量的符号,以‘王一新’的名义出现。如果不是我,换作‘张一新’、‘李一新’,也会和农垦人一起成功推动这场改革的。”

说到这里,王一新停了下来,目光再次移到窗外,让我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他在看什么?又想到哪些改革的往事呢?

是什么让工兵“王”有这样的感受?海南农垦改革的艰难险阻到底在何处?

王一新是如何在刀尖上跳舞的?

这场历史巨变对于我们有何价值?对管理有何价值?对社会又有何价值呢?

请大家细细阅读吧。

一、机遇胜于能力

天时、地利、人和,古人认为的取得成功的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变革这个角度来看,需要重新加以理解了。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谷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从此之后,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摆位就深入人心。但仔细分析,孟子在此所说的中心意思在于治理国家,在给定的外部环境、资源条件下,通过人心所向,可以达到由弱转强、得道多助、有战必胜的结果。

然而,对于一个重大变革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哪一个更重要一些呢?

(一)刘备为何失败

看《三国演义》,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大家都分析曹操占据天时,也就是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孙权占据地利,东吴所在江南拥有富足的土地,地理条件优势明显。刘备占据人和,管理得人心,顺民意,攻战时能团结一致,人心所向。

按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终应该由刘备来实现统一三国,振兴汉室的大业,然而,笑到最终的却是曹操所领导的魏国战胜了拥有人和的蜀国和拥有地利的吴国。

看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非绝对,孟子的论述,是在一个相对静态的环境下评价它们三者的关系,如果加上一些实际的变量因素,情况就变了,就像三国演义的历史结局让人不太满意一样。

天时、地利、人和之间谁如谁,不如谁,讲的是重要性问题,但对于成功来讲,这些要素应该是必要性问题。如果成功的人99%靠努力和汗水,1%靠运气,但是没这1%,之前的努力和汗水基本白搭。

赤壁之战曹操为何失败?有诸葛亮和周瑜的功劳,但关键性的天气因素如果不具备,不在那关键时刻出现风向改变的天时,赤壁之战的结局可能要重写了。所以说,取地利易,要天时难。

得人和易,得天时难。取地利易,要天时难。空谈者喜欢重要性问题,行动者关注难易度问题。

(二)变革成功要等待机遇

德鲁克认为成功管理者的习惯之一是知道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时间的管理除了使用、寻找、还有等待。天时是什么?就是机遇!很多时候,不同的机会只有一次,一生也只有一次,转瞬即逝。

地利靠什么?靠拥有的资源。

人和怎么来?凭领导人能力。

成功的改革,人和、地利、天时都要具备。但是,成功的改革,如果缺少机遇,很可能不会实现。改革的范围越大,改革的复杂程度越高,天时的重要性就越突出。

海南农垦的改革,就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

海南农垦从来不缺

《变革之舞》 第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