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9部分 (第1/4页)

怀疑一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巨鹿大战,王离军被歼灭,部署在安阳—邯郸一带支援王离的二十万秦军,在章邯的统领下向河内郡方向收缩退却。河内郡大致在今河南省北部的安阳、鹤壁、新乡、济源一带,西面太行山,北界漳水,南临黄河,地处晋东、冀南、豫北、鲁西之间的咽喉地带,古来为交通要道、军事重地。殷商时代,河内一带是商王朝的京畿地区,魏晋南北朝时代,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建都于这里,河内地区再次成为北部中国的政治中心。

项羽歼灭王离军,解除巨鹿之围,是在二世三年十二月。章邯统领秦军投降项羽,是在同年七月,其间将近八个月的时间,两军在河内邯郸间拉锯作战。从巨鹿到邯郸不过百余里,从邯郸到安阳也不过百余里,强于攻击、乘胜南进的项羽联军,八个月竟然不能前进二百里地,可以想见战事之艰苦,秦军抵抗之顽强。章邯撤毁邯郸城,邯郸不能防守,秦军步步为营南撤。唯一能够据守的天险,就是漳水;漳水南岸的安阳,成为秦军的大本营。由邯郸南下磁县过漳河大桥,由车窗望去,河道西来东去,辽阔宽广,秦楚两军夹河对阵的情景,已经可以想像。

又驱车由安阳北上,沿漳河南岸东走临漳,堤下村落田园,想来当年都是秦军驻地。到三元,漫步邺镇漳河大桥,经过数百米河道,林木掩映的北岸河堤间,项羽联军的旗帜身影,仿佛依稀隐现。邺城故址就在桥边,六朝古都的繁华往昔,如今只有金凤台遗址尚存。登高远望,诵王粲名章:“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从军诗》咏叹的是曹魏东征。国破山河在,人去江海流,触景生情,借题生感,我依然想见项羽和章邯。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情系殷墟梦邯郸(2)

漳河西出太行山东流,至安阳和临漳一带,河道宽广,水势浩荡,项羽军漳北,章邯军漳南,就是在这一线。漳河过临漳以后往东北流去,在成安、广平、魏县、大名、馆陶一带的漳河、洹水和黄河之间,章邯军以棘原为中心,筑有坚固的防御壁垒,连接安阳、临漳防线,阻止项羽军由东北方向对安阳的迂回包抄。这条防线以北,项羽军已经控制漳河两岸。

这个时候,二十万秦军,背靠黄河,由水运就食荥阳敖仓,南有三川郡可以依托,通过三川东海道连接关中,西有太行山道连接河东,三郡联成一完整的战区,只要守住漳河,保全河内,秦王朝尚有半壁江山可以延续。然而,就在两军对峙期间,赵国将领司马卬由上党郡南下抵达黄河边,将河内与河东的联系切断。受司马卬顺利进军的鼓舞和启示,项羽派遣猛将蒲将军隐秘夜行到漳河上游,实行西线迂回包抄,在磁县西南的三户津渡过漳水,一举突破秦军的防线。于是项羽引大军运动到临漳西部,在临漳和磁县之间的汙水大败秦军,将章邯军压缩到洹水南岸。逼迫章邯投降的最后一击,乃是赵国将军申阳渡过黄河,占领河南县,三川东海道被切断,联军对河内郡的战略包围形成,章邯军已成瓮中之鳖。

自司马迁以来,历代关注巨鹿之战的史家,都没有特别注意到司马卬和申阳在迫使章邯投降中的巨大作用。我们知道,司马卬和申阳,后来都被项羽封王。司马卬被封为殷王,封地为河内郡;申阳被封为河南王,封地为三川郡。项羽封王建国,严格依照军功原则,司马卬和申阳之所以在联军无数将领中脱颖而出被授与王位,正是为了酬谢他们首先突入河内、进入三川,完成了对于章邯军的包围,最终迫使章邯投降的卓越军功。

洹水绕安阳城北流过,殷墟跨洹水两岸,是殷王朝都城的遗址。自殷王盘庚迁都于此,直到纣王为周所灭,二百七十三年间十二世王,代代营筑宗庙宫室于此,其繁华富丽,堪称古代第一。殷亡以后,国都残破,殷人迁徙流离,殷都渐渐成为废墟,遂有殷墟之名,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二世三年七月,陷于联军包围的二十万秦军投降,项羽引领各国将领与章邯盟誓约降于洹水南岸。殷墟八百年后重登历史舞台,宣告秦帝国大势已去,灭亡已是不可避免。章邯在洹上放声痛哭,哀泣人生,哀泣国运,哀泣亡魂。曾几何时,亡国之废墟,又成国亡之判决地。秦人原本在东方,辗转迁徙到西陲,与殷人共有玄鸟图腾的先祖。此时此刻,冥冥之中的亡灵,又共集于洹水否?

常言道,时间不可倒流,历史不可重演。历史学有悖常理,使用倒向的时间,重现往日的影像。邯郸河内,安阳临漳,数千年来,漳河易流,黄河改道,古

《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 第1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