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旅游巴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ǎ阂宰鼙�Φ�44%约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攻击济南;以总兵力的56%约18万人组成打援、阻援集团,准备迎击国民党军援兵。
9月16日,解放军发起济南战役。攻城部队奋勇前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堡垒防线,经过8昼夜激战,攻克济南。
国民党军援兵3个兵团察觉到解放军阻援、打援集团兵力雄厚,且严阵以待,遂步履蹒跚,行动迟缓,始终未敢靠近解放军既设阵地。
济南战役“闯关”成功,毛泽东兴奋异常。他亲自修改新华社社论,写道:“这是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
外国人也看清楚了这一点。美联社发表评论说:“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姜铁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济南战役的胜利,不但标志着解放军已经彻底解决了大城市的攻坚作战问题,而且标志着蒋介石“守点必援,争面固点”的战略彻底破产。失去了最后的据点——大城市,他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根基已经彻底动摇,他在军事上再也拿不出任何新的招数挽救蒋家王朝覆没的命运。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庄重地宣布: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人民解放军展开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大进军。这时毛泽东的作战指导思想不再是围城打援、攻城歼援,而是直接把作战的矛头指向了大城市,“先占城市,后占乡村”,最快最有效地消灭敌人,加速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的到来。
中国革命战争从争夺城市的武装起义发端,又以最终夺取城市而告终。城市的争夺浓缩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画卷,也折射出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轮回,而是中国历史地覆天翻的巨变。
从围三阙一到围城打援,从攻城阻援到攻城歼援;虎视城市,却不进攻城市;围攻城市,却意在打援。也许套用一句古老的成语可以说明毛泽东的这种战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毛泽东以城市为轴心,做出了一篇篇大文章,写就了一部璀璨夺目的军事谋略史,也写出了一部伟大的中国革命战争史。
。 想看书来
十八 审时度势 决战决胜(1)
西柏坡,太行山麓的一个小山村。1948年5月27日毛泽东来到这里,西柏坡成了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48年9月,毛泽东在这里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五年左右根本打倒国民党”。就在这次会议召开前的一个月,蒋介石为挽救败局也在南京宣布了他的新战略:“在东北求稳定,在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置作战重心于中原地区,扩军150万,使总兵力达到500万。
两种决策,两个建军500万。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战略决战从此开始。
决战,是战争双方集中全部力量进行决定胜负的交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的原则是:“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毛泽东反对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进行战略决战,却坚决主张进行有利条件下的战役决战,不容许有丝毫的消极。他认为,只有通过无数战役上的有利决战,方能逐步改变力量对比上敌强我弱的状况,为最后的战略决战创造条件。解放战争开始后,这些原则被毛泽东全部运用到战争指导之中。
内战爆发之初,蒋介石握有几百万大军,并且有相当数量的美式装备,夸口三个月消灭共产党军队。毛泽东则以柔克刚,指挥解放军避开与国民党军在重要城市和交通线上进行战略决战,而是在精心选择的战场上与之进行战役战斗的决战。
内战过去近两年,到1948年4月,蒋介石再次夸口要在6个月内肃清黄河以南的解放军。毛泽东依旧从容不迫,指挥解放军连续取得了豫东战役、津浦路中段战役、晋中战役、襄樊战役和保北、冀东战役的胜利,使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赵一平(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五路大捷后,毛泽东想起了蒋介石三个月前的狂语,在新华社的社论中加写上一段话:“三个月过去了”,“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要满六个月,我们倒要看一看究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第1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