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8部分 (第1/4页)

知恩报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惨�蟮枚啵��缘鹿�τ攵砉�3至己玫墓叵担�怨餐�Χ杂⒐�K�裕�滤孤笾凑�诩湟环矫娣辣付砉��环矫嫦蚨砉�佣�祥�Γ�湟饩驮谟诖恕!�19zs。

与德国的短视形成鲜明对比,英国相当策略地利用日本沉重地打击了俄国,俄国此后一度虚弱不堪,再无力对英国的亚洲利益构成严重威胁。日俄战争之后,对德产生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英国得以将海军主力调集到北海,其部署于北海的兵力竟然占英海军总兵力的3/4,显然是用于遏制德国。德国本应利用俄国击败日本,然后迫使英国分兵保护中东、次大陆以及远东利益,但德国却没有抓住这个良好的历史机会。相反,俄国在远东的失败,使得其注意力再次转向能力所及的巴尔干地区,这又与奥匈帝国产生冲突。德国为遏制俄国的扩张不得不支持奥匈帝国;英国出于遏制德国的目的,在日俄战争后又改变策略,开始向俄国示好,以便在日后形成反德联盟。

由此,可以说,日俄战争之后,欧洲大势已定,英俄已经可能形成联盟,德国却只能继续与奥匈帝国为伍,从战略大势上已经处于被动地位。德国后来在一战中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状态,究其根源是外交及大战略的失败——俾斯麦的策略核心就是防止出现一个反德联盟,老练的英国利用幼稚的德国外交,恰恰实现了拉拢俄国、法国建立反德联盟的事实。

日俄战争所引起的连锁反应还不止于此,由于俄国转向西欧,这导致德国西侧方向压力大增,不得不增强在西侧的兵力部署。结果法国首先感受到了来自德国的威胁,于是将国防重点转向了陆军,海军发展因此变得迟缓。此时,德国海军将很快超过法国海军已经是一个事实,这对英国而言,又增加了海上威胁。

所以在1905年前后,欧洲已经基本形成了两大对立集团,即德奥同盟和法俄协约。双方都存在明显的软肋——奥匈帝国本来就是多民族混合体,内部矛盾重重;俄国内部革命的因素在不断积累,政局不稳。不过此时,在力量对比上,德奥占据着优势,如果单纯是双方决战,那么德奥还是有可能获胜的。但是英国是一个沉重的砝码,德国的大海军计划是英国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它暂时搁置了与法国和俄国的矛盾,加入到了俄法一方。所以说,开战前,德国就已经背离了俾斯麦开战前的原则——孤立对手,然后打击,现在相反,英国与德国的宿敌法国和俄国成功结盟,德国依旧只有软弱的奥地利作为同盟,势力已经失衡。

提尔皮茨战略的缺陷

英国海军思想家约翰科隆布曾说:“国防问题的重点并非步枪的品质,而是国力的分配和组织能否配合国家目标。”英美等国为保持海权,早已通过国会立法的形式保证国内资源支持海军建设和保持国家的海上力量。提尔皮茨效仿英美这一做法,也采取向国会提出海军扩充法案的方式,使得发展大海军成为德国国策。这看起来十分必要,但是,英德有着天然的巨大差别,那就是德国位于欧洲腹地,四面环敌,而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所以英国只需要倾注全力维持强大的海军,本土自然安全,而德国必须要同时保持陆权和海权,那就必须要保持陆军优势和相当规模的海军,在资源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这不但难以做到,而且会形成两面都做、两面都不能取得绝对优势的局面。如前所述,英国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一面以海军军备竞赛吸引德国把宝贵的资源投向海军,一面假借法俄之手从陆地向德国施压,所以德国未开战就已经两面临敌。

第29节:

提尔皮茨作为海军发展的规划者是成功的,但作为大战略家就是失败者了,甚至可以说,他也从未真正指挥过海军——尽管深得威廉二世赏识和支持,但他本人从未被赋予实施德国海洋战略的职责,也从未真正领导过德国海军,而且也没有参与重大的战略决策和作战计划的制订,甚至都没有直接指挥过海上战役。

在俾斯麦时期,德国政府的政治架构几乎可以说是“一臣制”,即只有宰相这一个大臣,没有内阁,只有在宰相领导下的一群国务秘书。在历史书中,经常可见将提尔皮茨称之为是领导整个海军事务的海军大臣,实际上,提尔皮茨的正式职务是帝国海军办公室国务秘书,其职责是负责帝国联邦海军事务,包含制定并管理海军的建设和发展规划、组织海军后勤补给,以及在帝国国会中代表海军接受质询和提出议案。德国海军真正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帝国海军内阁,其拥有人事安排、发布条例和训令等权力,首脑与宰相一样,只对皇帝负责,但提尔皮茨不在其列。ω米ω花ω书ω库ω&nb

《大挑战:德国的海洋之路》 第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