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3部分 (第1/4页)

片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全诗的意思,是谴责两种人的存在让社会窒息:一种是盘踞权位、飞扬跋扈的贵族;另一种是那些把社会责任感抛到脑后,埋头私利的士大夫。“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形容的就是那时的文坛风气。

龚自珍还有很多关于人才的言论,都代表了一种文明的危机感:国家没有了勇于坚持自我的人才;社会没有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能力。龚先生最愤懑的表达,就是毛泽东曾引用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实际上,从龚自珍开始,那些身处体制边缘的有识之士,包括后来办洋务、搞改革的那些人,似乎都在为大清朝准备后事。也许他们本来没有那么想(古人到底想些什么,我们现在也只能猜测),但他们似乎有意无意中都在哼着一首“拿什么取代你,我的帝国”的小曲。即使他们死心塌地要挽救大清朝的命运,但真正的贡献,却是启动了文明的传承和对外的交流。

虽然史家说今日中国对清代的继承少之又少,其实中国人重新开始对外学习,却是从那时开始的。

说到这里,人们或许也会想到改革开放中的很多企业,经过了三十年,团队也散了,经营也败了,留下来有用的东西除了空空如也的厂房和一片土地之外,实在说不上其他。但也有些企业,能在危机中聚集起革新人才,几经转折,或许连所有制都有了很大变化,但工人仍在上班,生意仍在壮大。

在那些“本应”失败却未失败的企业里,起码也会有一两个人不顾别人怎样指责、怎样打击,仍会不断地为变革奔走呼喊,身体力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诸葛亮的困境

现在,佩服诸葛亮的人变少了。一说起诸葛亮,不少人觉得他其实也就那么两下子。

其实诸葛亮也是没有办法——倘若他不跟刘备去,也不能给曹操和孙权打工,那两边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不管刘备个人素质有多少问题,好歹他还能对诸葛亮以及身边几个兄弟大致以诚相待。

也就是说,在当时那个条件下,不管诸葛亮跟了谁,充其量也就干到这个地步,实在无法有更伟大的作为。他能跟司马懿那号人吃同一锅饭吗?他到东吴去,谁又会把他当回事?

汉朝崩溃而后是一段很长的动荡年代。各方豪强水平都很低,都没有形成有纲领、有实力、有感召力、又有一个稳定核心的政治集团,自然也都不可能建立和管理一个统一国家。几百年后,在大唐帝国行将崩溃时,从温庭筠对诸葛亮的惋惜里,人们也能读到这种无奈: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牙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过五丈原)

所谓“空寤主”是说诸葛亮白白给刘禅(也就是那位“扶不起的阿斗”)上了那么多课,呕心沥血也抵不上蜀国高层干部谯周在大敌当前下对刘禅劝降的一番话。这里也包含国中无人、治无所赖的意思。

温庭筠的这首诗,在1976年周恩来逝世、*再度遭到贬谪、毛泽东病重期间,曾在北京的高层老干部中间传抄一时。笔者曾目睹他们读这首诗时的凝重神情,但尚不解其中缘由——因为年轻时缺乏历史知识,连谯周是谁都不知道。

另一点耐人寻味的是,第二句中的“柳营”云云,借用了西汉名将周勃的典故。这位老军人在反击吕后掌权的斗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此一时彼一时,相隔两千年,情节、人物不可一一比照了。

在为诸葛亮遗憾的时候,人们总或多或少要责难刘备一番;而刘备则不免要替他那个据说不争气的儿子受过。唐人刘禹锡就有“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蜀先主庙)的感慨,把阿斗狂批一顿。

不过,刘备给蜀国留下一个阿斗,诸葛大师又留下了什么?难道就是那位劝降的谯周吗?“蜀中无大将”(其实也就是“国中无人”)可能并不是他的本意,但却是一个实际情况。作为顶尖的聪明人,诸葛亮看不到这一步棋,简直就不可理解了。

说到这里,唐人李商隐也按捺不住地摇头哀伤: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终不忝,关张无命复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筹笔驿)

诗中“储胥”指木栅栏

《诗意中的生意:晴耕雨读》 第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