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指点迷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曹禺 序
我不知该如何形容我的老伴玉茹。假若我再年轻些,又不生病,我想我是能够把她写出来的。
她很不精明,不善于周旋,很愣,也很呆气。尽管她已这把年纪,为人处事仍有时像个孩子那么天真。也许正由于我俩都有些呆气,才能这样相处亲密无间吧。
有一阵子,她偷偷摸摸离开我身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我问她在做什么,她总是笑而不答。
过了些时候,她举着一沓子稿纸送到我面前说:“你看看吧,我写的小说。”我惊讶地望着一叠稿子,不料她还有这样的勇气。心想,她能写写也好,可以减少些她内心的孤寂。我知道,写作在她来说是多么困难啊!但我总是给她鼓劲说:“写吧,写得不错,继续写吧!”
我生病住在医院里,玉茹因工作回上海去了,她来信告诉我,她的小说有希望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我既为她高兴,又觉得不大可能。可不久,真的在《新民晚报》上连载了。
这些连载初次映在我眼前时,我正躺在病床上。我十分兴奋,忘了自己患病的苦恼,每天盼望着早点拿到《新民晚报》。
这样,一天天地读下去,兴趣益发浓了,其中人物故事很吸引我。到了书中关节处,我猜想下面该有什么转折,总该奇峰突起了吧?不料作者写得平易亲切、不动声色,然而真实动人,人物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这才是玉茹的文章,诚恳真实,像她的为人。
玉茹告诉我,上海人认为不是唱京戏的李玉茹写的,而是一个同名者。
我担心,夫妻关系密切,免不了偏爱、主观。我问过她的朋友和看过的人,他们都说确实写得不错,很感动人。我恨不得再多问一些人,肯定一下。
我早就希望这本书能出单行本,但因种种原由,未成事实,耽搁了这许多年。现在有机会出版了,我是喜出望外的。
这是玉茹写的第一本书,然而她已有些年纪了。
《小女人》原名《品子》,它不是迟开的花朵。这粒美丽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地里,日后还要生长出更鲜美的花。
我祝贺玉茹,更感谢那些用尽精力和智慧的朋友们,如王志远诸位,使《小女人》得以和读者见面。
。。
胡絜青 序
我知道,李玉茹有“两好”,一是好演员,二是好妻子。现在,又多了一“好”,她还是个好作家,真不简单!
好演员,用不着多说,尽人皆知。
好妻子,却要特别地提一提。
曹禺是老舍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朋友。我要公允地说一句,假如不是李玉茹及时地嫁给了曹禺,曹禺活得绝对不会这么愉快,也绝对不会活得这么硬朗。李玉茹救了曹禺一命!是她把他由郁闷、孤独、恍惚中解救出来,重新给了他生活的欢乐、温暖和规律。看着李玉茹如何关心照料曹禺,真让人感动。她替他制定菜谱,一星期都不重样;她替他穿衣服、洗脚,像对待一个虚弱的大孩子。李玉茹崇拜曹禺,尊重曹禺,打心眼里喜欢他,爱他。他们相识得很早,几十年之后才结合在一起,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桩幸事。在曹禺面前,李玉茹表现出了女人的一切柔情,是一位绝好的“小女人”。
真巧,李玉茹写的第一本小说就叫《小女人》。
这个《小女人》并不是那个“小女人”,但在骨子里,在本质上,小说是一首对“小女人”的颂歌。
李玉茹年近70才拿起笔来写小说,这吓人一跳,证明李玉茹有才气,是个才气洋溢的人;而这件事本身就会对读者有吸引力,会吸引许多读者,包括我在内,都要读读这部书,看个究竟,听听这位叫李玉茹的大名鼎鼎的演员要讲个什么故事给我们听。在读者心目中,不论李玉茹讲什么,大概都会是有趣的,像有着无穷的奥秘似的。
李玉茹是北京人,是满族人,是穷人,这三条决定了李玉茹的语言一定是生动活泼的,带着北京话特有的幽默和俏皮,带着北京话特有的表现力。它嘹亮,它朗朗上口,有强烈的音乐性,很好听。而当了一辈子演员的人写起小说来,一定会天然地发挥这方面的优势。果然,李玉茹在语言上出手不凡,是活生生的。
李玉茹生活经历丰富,见多识广,满腹故事,随便掏一点出来,便是好小说。我喜欢这些由生活中飘出来的故事,它们绝少胡编乱造,绝少做作,踏踏实实,朴素可爱。李玉茹的小说素材是她早年生活的回忆,回忆必然是亲切的,即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也能生出好故事来。
《小女人》 第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