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4部分 (第1/4页)

桃桃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度结盟,击败多尔衮。这说的什么呀?您听没听清楚,拿玉玺之前,我们就考证完了,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以后他怎么做的?第一步,杀阿达礼,拿两红旗开刀。第二步,分化两黄旗。我们说那阵儿两黄旗有八个大臣,结盟,非要立豪格,结果两黄旗八个属下怎么样?最后被多尔衮成功分化,拉过来四个,那四个削职为民了,两黄旗哪还有人了,跟多尔衮做对的,哪儿有?您给我找一个,鳌拜,鳌拜那时候在家待着,索尼也在家待着,拉拢什么呀?可能吗?所以,我看到他们双方的考证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反对派如果要不是没读过历史书的话,那就是说瞎话。怎么着你也得知道,这八个人中四个叛变的,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八个人有四个人叛变了,这个时候两黄旗已经完全被多尔衮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了,您拉谁啊?这不瞎出主意吗?这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讲的对于双方的论据一,我们的考证。

对于弟娶其嫂的满洲旧俗,我们认为,反对者们的考证稍胜一筹。确实,我认为,你要说孝庄皇太后下嫁,有这种可能,因为呢,按照满洲旧俗它允许这样现象出现。但是问题在于,允许出现,有这种可能,不等于必然出现。它不等于一定下嫁。而且一定下嫁,不等于就下嫁给多尔衮。这完全是几个互不相关的概念。按照逻辑学老师讲的,这个不是什么充分必要条件。它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当然了,他们举的后边那画蛇添足的例子,我真觉得一击就破,那还不如不说呢。稍微知道点清朝文字狱,您就不说那个了,为什么就留了豪格这个事,讨豪格的老婆怎么就留着,讨皇太后怎就不留着,这多简单,用一个文字狱就打发了,关于这一点我们下一讲会有说明。

针对前面的论据三,也就是多尔衮的皇父称谓的考证,我认为反对者们的考证基本上是没有道理的,赞同者们的考证稍胜一筹。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回忆一下反对者是怎么考证的,他考证的结果是什么?不用回忆他怎么考证了,我们看看他考证的结果是什么?反对者们的主要论据是,皇父摄政王这个称号主要是为了表彰多尔衮的功绩,而沿用中国古代国君尊称臣下为尚父、仲父、相父之惯例而已,绝非多尔衮真的做了顺治小皇帝的继父。他们认为,不能只允许你们汉人的君主对某个臣下尊称为尚父、仲父、相父,而不允许人家满洲人的君主对某个臣下尊称为皇父。他们进一步说明,光绪称慈禧太后为皇阿玛,而皇阿玛在满语里面是爸爸的意思,那慈禧太后就变性了?变成男的了?所以上述论据不能成立。这次我不准备引用正方的观点再说了,我就直接用反方自己的观点,我就想起来中国一句成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我们就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考证他们自己的结论。

我们看一看他说的对不对。我们前面给大家介绍,皇父这个词,他说,是清朝的君主对某个臣下的尊称。首先说,他们认为这种尊称是沿用了汉人的一些尊称。我们首先不用历史上的称呼,我们先就从这个构词来解释,从构词法上来说,尚父,尚是姜尚的名,加一个父,人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加上一个父叫尚父。仲父的构造,管仲父,也是一样的。是被尊称者的名字后面缀上父。对吧。还有第三,相父,这是说诸葛亮,诸葛亮的官职是丞相。从秦朝以后,中国人形成一个传统,就是不称你的名字,只称你的官职或者你的地望,就是你们家是哪儿的?这是你的官职加上父亲。这两个加在一块儿都是什么,前面这个字是什么?是被尊称者的名字或官职,后面加一个父。皇父这个词,不符合前面这个论据。跟中国古代的构词法完全不搭界,它就是一个单纯的个别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前面我们在揭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刻意地提醒大家一个问题,什么呢?赵开心,他是一个御史,是一个汉人,他看到天下的人见着多尔衮叫叔父摄政王,这个叔父不对,为什么不对?他根据他心目中几千年耳濡目染的东西,不是他几千年耳濡目染,是说他受到的汉人的教育,孔夫子的教育,孔夫子的思想,觉得这样叫不好,所以建议改名为皇叔父。这一段完整的过程,《清实录》、《清史稿》里面都有,我就不说了。问题在于,从皇叔父到皇父这个过程,为什么《清史稿》和《清实录》都出现了缺失,它没有出现缺失,就是特别言简意赅,某年某月,顺治皇帝下诏,多尔衮功劳太大,大家另外找一称呼吧,然后群臣上表,叫皇父,皇上就同意了,就这么简单。这说的就不对了,您看前面那个,我们是臣下认为,这个称谓不对。为什么不对呢?是按照汉人的想法,它不对,不符合汉族人的规矩。那后一个问题理所当然地我们就

《历史上的多尔衮》 第1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