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0部分 (第1/4页)

孤独半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非常忧虑,便开始联系送他们去浮山学习的事。当月给我母亲的一封信里,父亲说:“我已函志烜甥,令问房君家私立中学已否成立?如已成者,即将宁、济两孙送往彼处肄业(房君号师亮,与浚甥同学至厚。渠父在桐城某山创一中学校,曾函邀两孙入面)。因该校系在乡间山中设立,无恶空气传染,最宜读书故也。”

二姐对放在武汉的两个孩子,也很不放心。父亲1928年3月21日给母亲信中讲道:“顷接纬女来禀,对于宁、济两孙不肯写信,焦急万分。”于是,安排好二姐的两个孩子,使不学坏,成为父亲的要事。1928年四月初三日父亲给母亲信中说:“现济孙在日本学校,种种不宜,即刻要搬出来。宁外孙在武昌学校,我亦极不放心。我拟于最近时间,送他弟兄到安徽桐城上学。桐城房君与浚甥同学至好,在该县浮山中办一中学,曾函招两孙前往肄业。”两天后,四月初五日,父亲又给母亲一信,说:“忽接济孙禀,言已出校(因日本出兵欺压我国太甚,义不可留故也),专等我送他到安徽读书。”那时刚发生过日军入侵山东屠杀六千多中国人的“济南惨案”。济世小小年纪,已热情爱国,坚决离开了日本人办的学校。

1928年农历四月八日,父亲送济世到了浮山公学。当月二十七日他给母亲信说:“我送济孙往桐校,系本月初七由汉口动身,初八日即抵安庆。将济孙安置妥当后,当即就近至上海一游,在群士先生处住七八日。”信里所说“群士先生”,是刘积学,号群士。当时刚卸任北伐军河南宣抚使职务,寓居上海。

那以后,二姐知道济世在浮山受到房师亮照顾,很是稳妥,便跟房师亮联系,受邀前往。当时在四川南溪,以前与孙炳文为敌的豪绅,正勾结地方驻军,想加害二姐。二姐带着维世、名世,从南溪到武汉,接上宁世,同往浮山。房师亮很照顾烈士遗孀和孩子们,他父亲房轶五先生安排我二姐做了图书馆管理员和教师,并安排了孩子们的学习。一年后,房师亮携妻子同赴德国再次留学,二姐和孩子们因此离开浮山,房师亮夫妇把她们护送到了上海。流亡欧洲的邓演达,来函拜托朋友照顾二姐母子。在朋友的帮助下,二姐出任明浚小学校长。后来几个孩子陆续都安排在开封、北京上了学,宁世还曾到日本去读大学。

邓演达回到上海被蒋介石杀害后,二姐回了河南。那之后,她很多时间都在开封或新蔡老家。1932年秋,她去北京办了一所“北辰中学”。她任校长,我三姐夫冯友兰为支持帮助她,出任董事长。除了他们俩,学校的教师和干部,都是邓演达生前建立的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人。这所学校办在西单北前英子胡同里的一个小院内。二姐约请冯友兰和别的同事一起开会,谈她对办学的想法和意见。当时只办了一个初中班、一个高中班。校内很有*气氛,师生融洽。学生们因此很活跃,办演讲赛、学科讨论会,出墙报,成立班会、学生会,还编印校刊。因为学生少,收费又比较低,半年后就开支困难了。因经济来源不足,不得已学校停办了。

二姐任锐(任纬坤)的一生:发孙炳文未竟之志(5)

1935年,二姐从开封带着我和维世去上海,安排我们学了两个多月话剧。学完后,我们三人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一起回到开封。过几天,维世回北京上学去了,我和二姐留在开封,我在静宜女中读书。

秋季的一个星期日,二姐要带着我出门。我见她从行李里提出一只挺大的瓦罐。那瓦罐差不多一尺半高,尺来粗,封着口。见她把瓦罐抱在怀里,我问这是什么?二姐说:“这里面是你二姐夫浚明兄。”我很吃惊,这才知道,二姐把孙炳文的骨殖装殓在瓦罐里,从上海带到开封来了。现在她要让二姐夫入土为安。原来,我们这是要去安葬我的姐夫。

二姐只带着我一个人,抱着瓦罐,雇了辆人力车,出了开封城宋门。我们往东走,又向南拐,跨过陇海铁路,又穿过白塔村,再往南就到了一片叫做“四川义地”的墓地。二姐一路伤感地跟我说浚明兄,说他是共产党,是好人,让我别忘了杀害他的人。那时二姐生活艰苦,没有钱。孙炳文是四川人,二姐却无力送他回归故土,只好把他的骨殖埋到了不要钱的四川义地。在那里的一处边角之地,二姐请人给挖了个坑,不太大,但挺深的,将瓦罐埋葬进去,盖上了土,又堆起个小坟头,还立了一块很小的碑。二姐面对那块碑,跪了很久。我随着二姐,给孙炳文磕了头。

那块碑,只有一尺三寸高,七寸宽,比现在的一本杂志大不了多少。上面刻着:

《我这九十年》 第1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