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7部分 (第1/4页)

大刀阔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阄逝峒潘担骸安煌冀袢漳思�耸拢�比缰�危俊迸峒疟臼翘�右坏常�耸奔�钍烂竦檬郑��宀话玻�桓掖鸹啊;故且恢卑抵兄С掷钍烂竦南衄r、陈叔达出面圆场,说:“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高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事,无复事矣!”李渊见一旁的尉迟恭手按剑柄,咄咄逼人,只得勉强表示同意,并下达“诸军并受秦王处分”的手令,才算平息了这场事变。

李渊又召见李世民安抚。李世民跪在地上,吮吸李渊趾头,恸哭许久。即使有做作的一面,但也显示他心中着实难安,这种不安也保持了终生,所以才有后来他临死前向著名僧人玄奘询问因果报应一事。李渊见事已至此,不得不顺水推舟,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且下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据说这以后,李渊便被李世民软禁起来,到了八月,被迫正式禅位。李渊则以太上皇的身份搬到位于太极宫之北的西内苑大安宫,不再预闻国事,从此退出唐朝的政治舞台。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隋时称嘉德殿,唐初更名为显德殿,后因唐中宗李显为太子住东宫,避其名讳改称明德殿)即位,时年二十八岁,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尽管玄武门之变只是一场宫廷政变,不过是李氏皇族的“家事”。然而,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却是以这一事件为起点。

盛唐130年…贞观之治1

李世民曾经多次提到“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好大喜功、奢侈淫逸、滥用民力的隋炀帝杨广为戒,忌讳大肆兴修土木工程,与民休养生息。看起来,李世民留心治道,很大原因是因为接受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意识自己与杨广的惊人相似:都是家中老二;都是通过武力夺取了皇位;都有胸怀四海、放天下的雄心壮志。如果说这种相似令李世民悚然而惊的话,那么杨广的凄惨下场无疑更会让他战栗胆寒,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只能收敛起一切欲望,一切从治理天下的需要出发。于是,一场著名的君臣论政在太极宫中展开。

贞观初年,国家初定,国内局势尚不稳定,边疆又面临突厥的军事威胁,李世民对此十分忧虑,多次召集房玄龄、魏徵、杜如晦、褚遂良、马周等重臣在太极殿论政,谈古说今,讨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及治国之道,希望能找到大乱之后实现大治的良策。

贞观论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为了成为明君,李世民确实做到了勤于听政,勇于就谏,广泛听取不同的建议,接受正确的意见。他即位后,集中大臣们的智慧治理国家,政令源源不断地从太极宫中发出。

由于隋朝末年战火纷起、连年战乱,土地荒芜,人口税减。拿魏徵的话形容便是:“今自伊、洛之东,暨乎海、岱,萑莽巨泽,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可见唐朝建国之初,面对的便是一个相当凄凉的局面:经济凋零,国库空虚,文化衰退。李世民即位后,用贤勤政,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休养生息,抚民以静,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结果政绩相当卓著,吏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武功鼎盛,民族关系融洽。天下大治后,百姓开始过上安居乐业、富足美好的生活,歌舞升平的治世局面形成了。因为李世民年号“贞观”,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贞观之治”,成为与汉代“文景之治”相媲美的另一著名盛世。李世民也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文治武功并盛的皇帝,既空前又绝后。

根据史书记载,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这是一幅相当动人的太平世界图画:朗朗乾坤,牛马遍野,民康物阜,一切都富足而美好。“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的盛世景象,终于在李世民手中实现。

李世民能够做到这些,主要是因为他懂得“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他曾对大臣们说:“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剥削民众来奉养人君,好比割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了身也就毙命,君富了国也就灭亡。所以人君的灾祸,不是从外面来,总是由自己造成的。大抵

《帝国的神话:盛唐130年》 第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