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白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译工作,在东方大学与一起学习的沈志远结婚,1927年生下了儿子沈林如。1931年沈志远回国后,李汉辅与李立三结合。1933年李立三回莫斯科,李汉辅回国,两人分手,她在回国途中牺牲。
这段时间应该说是李立三最难过的日子。政治上,他是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批判的对象,是中共代表团正副团长王明、康生砧板上的肉,高兴了就挥起“大刀”砍几下,尽管他努力地进行自我检讨和批评,却怎么也得不到信任;在生活上,他感到孤独,很多人有意无意躲着他,对他是敬而远之,虽然他也有一些朋友,但毕竟遭遇更多的是白眼和冷面孔;而两个妻子的弃他而去,则是在他流血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他渴望友谊,渴望理解,渴望头顶有一片晴朗的天空和一轮温暖的太阳。当时丽扎心想,一个职业革命家,生死无定,四处飘零,这些不幸的婚姻是环境造成的。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她对他的爱更加纯真、温馨、诚挚。她对他体贴入微,像一盆烈火一样温暖着李立三寒冷的心。
通过一段痛苦的折磨,李立三的心境平静下来,人总是要告别过去,开始新的生活的。
了解了李立三的几次婚姻情况之后,并没有影响丽扎对他的感情。她只担心他在苏联待不长,最后会撇下她一个人。但不管她是怎么想的,李立三经过深思熟虑已经作出了抉择,他要锲而不舍地追求丽扎。他那一往情深的追求,势不可当,于是,丽扎答应尽早地嫁给他。
1935年十月革命节,李立三邀请丽扎到联盟饭店参加国际工人出版社中文部的节日聚会。这个出版社的任务是出版各种文字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及政治书籍,李立三领导中文部的工作,并直接参加翻译和编辑。大厅里,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气氛。在共产国际所属外文出版局工作的20多位中国同志围坐在一排长长的桌旁,开始会餐。丽扎是参加会餐的唯一的苏联人。大家知道她是李立三请来的客人时,都悄悄地打量着她。丽扎心里有些羞怯,但同志们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亲切的话语,使她感到温暖。李立三主持当天的晚会。坐在主宾席上的他,情绪高昂,谈笑风生,频频举杯祝酒。在座的中国同志也纷纷站起身,热情地和他碰杯,同时,又借机悄悄地瞄丽扎一眼。虽然是友善的目光,但处在众目睽睽下的她,实在觉得拘谨。她明白,李立三这次请她来,是要她给大家“亮相”的。当时她虽不懂汉语,但她从内心里感到,李立三是这个集体的灵魂。他的智慧、口才和组织才能深深地吸引着周围人,更使丽扎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但是,餐后当她向他表示后,他却向她明确表示,他的生命、他的一切都是属于党的。如果工作需要,他随时准备听从组织的调动,回国参加白色恐怖下的地下斗争。到那时,两人分手将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让丽扎严肃考虑。李立三如此坦诚直率,更加深深地感动了她。
接着,李立三又把丽扎带到共产国际“柳克斯”招待所去见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当时的负责人王明。王明个子不高,五官比较秀气,俄语讲得很好。但他神态高傲,目空一切,开口就是一派官腔,使人感到不舒服。丽扎注意到他和李立三讲话相当冷淡,李立三也同他保持距离。为什么还要带她见他呢?后来她才明白,李立三要结婚,按照党内规定,必须经过党组织批准,所以不得不找王明。
李立三给她取了个中国名字:李莎(4)
1936年2月,丽扎要与李立三结婚的消息一传开,很多亲友都为她担忧。有人劝告她:“一个中国人有什么值得爱?你像一只百灵鸟儿,应该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蓝天白云,鲜花原野丛中,何苦钻进一个中国人的鸟笼子里呢?”有的阻拦说:“你疯了,干吗非要同外国人结婚?你了解他的底细吗?”还有的好心人警告说:“他是个出了名的机会主义者,你将会跟着他吃苦头的。”
面对亲友的忠告,丽扎不为所动。李立三的翩翩风度,高雅气质,渊博的学识见闻,真诚坦率的自我批评精神,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使年轻貌美的丽扎姑娘倾心。在家里,丽扎的婚事没有引起什么异议。她幼年丧父,14岁开始半工半读,16岁正式工作,早已是完全自立的人了。哥哥、嫂子根本不干涉她的自主权。母亲一手把她养大,是她最亲的亲人,十分理解她。李立三对母亲很敬重,她也很喜欢李立三。但当李立三正式表示要同丽扎结婚时,妈妈慌了手脚说:“李明,你可知道,我的女儿一点嫁妆也没有!”李立三笑着说:“没有更好!我也没有什么财产,我们俩都是无产阶级。”
《生死绝恋》 第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