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打死也不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福,还给别人带来幸福。第五,所谓的成功就看你是否最大限度的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同时超越自己简单的、物质的、肉体的欲望,上升到一种永恒的对精神和道德的追求,从而去修复残缺而不完美的世界。每个人应该做的是修复这个残缺而不完美的世界,因为世界是残缺的,是不完美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修复它。而这种修复的最好的职业就是教授、知识分子、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心理学家,最后才是商人,因为他的责任是修复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比较高的境界,慈善也一样。第六,成功就是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你能不能一直做下去。比如蔚然现在谋算做了十几、二十年,将来能不能还继续坚持下去。如果蔚然真的能够坚持一辈子,或者能够坚持25年,能够不断的每年骑着自行车,不说365天,一年又180天都跑在中国荒凉的偏远的山区,能够跟农民聊聊天,帮他们出主意,没对象的给介绍对象,没工作的给找工作,打官司的给出出主意,这样同样很伟大。这种比赞助一万块钱、两万块钱的意义更珍贵。所以蔚然这种方式探索了一个新的慈善方式,是一种智力的慈善,是一种精神的慈善,是一种感情的慈善,中国这个方面更稀缺。蔚然给中国即将毕业的以及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们指明了一条锻炼自己的道路,我曾经说过中国大学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大学生的能力太差了,到哪也干不了,人家给你发工资也是白发。因为我有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上到大学,学了很多书,念到博士,但是毕业以后既没有能力,也找不到工作,还发不了财,那就是一头驴,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大学是培养驴的地方。谢谢。
如何才能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蔚然:“凡是接触到的农民,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国家和对党没有抱怨”
主持人:有人给我递了一个纸条,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有一个补充作用,这个问题是要问蔚然老师,这位读者很认真的看了《粮民》,有两个发现不理解,为什么看到您的书中提到的农民好象名字都被隐去了。难道把名字放上去有什么问题吗?第二,不相信一个人贫穷到那种程度,不会对社会有抱怨吗?对政府没有抱怨没有骂吗?您在书中提到无怨无悔,觉得很不理解。
蔚然:有些名字隐去了是为了保护当事人,比如说到农民婚姻问题,就像这样的事情尽量把当事人隐去,但是要找那个当事人很容易,在村里面跟蔚然接触的农民、农户都是有的,能数得过来的。第二,凡是接触到的农民,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国家和对党没有抱怨,他们认为父母亲上辈或者他们生长在这个地方,只有是自己能力不够或者哪个方面没做好。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粮民 作者座谈会(12)
主持人:现在很多在城市的朋友生活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有很多抱怨,所以我们不理解他们为什么没有抱怨?
蔚然:我说个题外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在“512”地震之后,我5月14日到四川,先做搜救救援,之后转入到深山的一个乡镇,很小的一个乡镇,非常遥远。大家都听过“512”地震的时候有一个青川县,在青川有一个乡,这个乡地震过后一个多月时间,当地老百姓对余震次数减少都感觉有点不适应,今天怎么少了一次,很幽默的在那说。可是几乎各种媒体都在报导说灾区人民受了灾难,老百姓需要大量的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其实这些专家学者的呼吁,实际上是你们自己心理有病。这些灾民的自我疗法,突然遇到灾难死了是自然灾害,哭过、伤心过,上坟头烧过纸,之后干什么样还什么样。当玉树地震的时候,媒体又说玉树需要大量的心理疏导。
主持人:也就是说他们面对困难的承受能力远远大于专家们以为他们能够承受的能力?
蔚然:是这样的。而且他们自我的修复能力和疗伤能力远远超过受过高等教育或者长期生活在城镇里面的这些人,他们的心理更健康。所以他们的自我疗伤,或者他们对灾难的认知,对苦难已经不会看的很重。而且老百姓嘴里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想法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
刘济生:“不能孤立地看GDP,要把这个幸福指数放在首要位置上”
提问:我想问一下三位老师,怎么样建立农民、农村与外界的相互流动的关系?相对于农村贫困问题,更大的是开启民智的问题,也就是教育问题,怎么去提升农民,包括公民意识问题?
刘济生: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涉及到人的问题和政治体制问题,人的问题在*主义是注重人的,1844
《中国贫困乡村生存实录:粮民》 第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