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河边见闻 (第1/2页)
晓雨晨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阳刚刚落山,吴三桂就提前赶往滨江边安置电视的地方,这个地点是白天那个当地人告诉他的。 还没有来到近前,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一大片开阔的地面,人山人海。 数以千计的人在前方的空地上穿梭往来,更有不少小商小贩混杂其中,或蹲或站,或高声叫卖,或低声讨价还价。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欢笑声、喧闹声......各种声音汇聚在一起,俨然一副城镇集市的模样。 人群外围还有有不少衙役在维持秩序,指挥刚刚来到此地人依次进入场地。 没错,现在滨江西岸安放电视的地方 ,由于前来观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多,已经自发形成了一个集市。 刚开始看电视的人都是周围的村民,人数不多,没出过什么大乱子。 后来随着河边有电视的消息越传越广,前来观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多,人员也越来越复杂,甚至有莱州府的人不远百里前来观看。 这就导致电视前面的空地就不够用了,为了争夺最佳观看位置,打架的场次越来越多,弄的王大县令苦不堪言。 最后在委员会的建议下,王大县令开始着手管理这个场地。 他先是重整场地并进行了扩大,并修建了厕所等配套设施,随后对最佳观看位置进行了编号,然后进行销售,增加县衙收入。 县衙这么做,周围村民肯定不干,这片土地本就是他们村的地盘,结果他们来看电视还要收费,他们当然不同意。 于是聚众来县衙讨说法,最后王大县令同意可以抵扣一些他们的杂税,这才离开县衙。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王大县令发现,这个场地一个月的收入竟然可以抵得上他们整个县一年的税收,着实让他喜出望外。 看来他还是低估了大明百姓对于的喜爱,用龙国人的话来说,就是人民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从古至今都很强烈。 随着温度越来越暖高,天越来越长,赶来看电视的人在空地上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于是就滋生了进一步的需求。 就比如吃点什么,喝点什么,有些头脑精明的村民开始拿出自家东西出来售卖,一晚就能卖出好多银钱。 就这样陆陆续续开始有村民摆摊售卖自己的东西,甚至有远在登州府的小商小贩也前来分一杯羹。 人员越聚越多,场地再次不够用了,王大县令只好继续平整场地,增加场地面积,并增加了专门用于摆摊的地方,进行集中化管理。 为了让百姓夜间方便摆摊,他更是向委员会求来路灯,就这样,每天晚上这片空地上就会灯火通明,与河对岸绚丽多彩的凤山镇形成遥相呼应的奇景,一个古代夜市的就此形成。 就在吴三桂愣神之际,突然感觉有人拉了他一下,随后就听到一个声音传来。 “小哥,外地来的吧?滨江夜市不让骑马,你还是下马吧!” “原来这地方叫滨江夜市。” 看着眼前的人山人海,吴三桂意识到接下来骑马确实不合适,人太多容易惊着马,伤到人就不好了。 低头望去,就见一个老汉站在马下,轻轻抚摸着他身下的马匹,嘴里不停赞叹:“好马,好马啊!登州府我都没见过如此神骏的马儿。” 吴三桂当然知道他的马是好马,关宁铁骑的马都是与蒙元部落交易而来,肯定比大明的马要好上不少。 “那我的马怎么办?”吴三桂问道。 闻言,就见那老汉瞬间变的严肃认真起来,说道:“蓬莱县官办车马行真情为您服务,马匹寄存一晚只需两钱银子,欢迎各地游客前来光顾!” ??? 吴三桂脸色瞬间变的精彩起来,说半天原来这人是来拉客户的,不过对方说的官办车马行又是什么意思? 这名老汉连忙解释起来,原来来滨江夜市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甚至骑马坐车前来观看,而场地空间有限,这样的话车辆马匹肯定不能进入场地,需要在外面寄存。 考虑到马匹车辆在这个时代都是贵重物品,这样的活计肯定不能交于普通人,所以蓬莱县县衙就开通了这个车门寄存服务,方便那些骑马或者坐车过来的人。 虽然寄存服务费用不低,但能骑马坐车的人肯定也不缺这仨瓜俩枣。 没办法,吴三桂只能把马匹寄存到车马行,步行前往滨江夜市。 刚走没多远,他又被人拉住了。 “兄弟,外地来的吧!” 说话之人身材矮小,一身文人士子经常穿的青布直裰套在身上,宽大无比,活脱脱一只猴子穿上衣服的模样,说话时两颗焦黄的大门牙露在外面。 吴三桂有点恼火,他现在只想去前面拆穿龙国人的把戏,但见对方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也不好发作,绷着脸问道:“什么事?” 那人对与他的态度丝毫不在意,悄悄凑上前去,扯开衣襟,露出里面一张脏兮兮的纸,神秘兮兮的说道:“兄弟,看,我这有票,最佳观看位置哦!只有一张,过时不候哦!” 吴三桂先是被这人的举动下了一大跳,往后退了一步,对方一上来就开始解衣服,如果不是里面露出的那张纸,他
《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 第108章 河边见闻(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