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23章 袁可立 (第1/2页)

晓雨晨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会议室门被人推开,一个中年人和一位老人被值班士兵引着走了进来。 中年人在场人员都是认识的,登莱巡抚孙元化。 再看眼前这位老人,神态安然,目光深邃入海,一举手一投足都流露出与众不同的威严与风范,不似寻常人。 可是在场的龙国人没有一人认识,要知道在在登州与辽东地区,所有重要官员都在军事组的监控范围之内,而此人竟然没有出现在他们的监控之中,着实令人惊讶。 只有一个可能,这位老人不是登州或者辽东的官员。 那么这人究竟是谁呐,会议室众人纷纷好奇起来。 就见徐老头见到此人后,微笑着上前拱手道:“礼卿兄,别来无恙!” “子先兄,好久不见!没想到会在如此境遇下再次相见,真是世事无常啊!” 那老人拱手还礼道。 “欢迎来到凤山镇,欢迎来到未来!” 此时的徐光启似乎已经认定龙国就是未来的大明,他收回拱手姿势,伸开双臂抱向老人。 闻言,看到对方的动作,那位老人脸上的笑容僵硬一下,似乎有点不自在,但随后也张开双臂,同徐老头抱了一下。 两人分开后,孙元化轻轻叫了一声老师,算是打过招呼。 徐光启点点头会意,随后引着老人来到委员会众人面前,郑重介绍道:“这位是袁礼卿!现任大明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 现任大明兵部尚书不是杨嗣昌吗?怎么又冒出一个袁礼卿来? 就见委员会众人冲出一人,双手握住那位老人的手,激动的说道:“袁前辈好,我叫秦峰,历史组顾问......” “呃~你好,你好......” 那位老人似乎不知道如何面对如此强烈的情感表达,脸色又僵硬起来。 就见秦峰握住对方的手,激动的向委员会众人介绍道:“这位前辈是袁可立,前任登莱巡抚。” 袁可立,字礼卿,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可谓是“四朝元老”之臣,诰“五世恩荣”之赏。 其在史上最有名的事迹,就是在担任登莱巡抚期间,策反努尔哈赤姻婿刘爱塔,戏耍后金政权,并压服毛文龙,守住渤海湾,稳住山海关大后方。 其名声在史书中极好,更有一些历史学者把其列为龙国十大清官之一。 此时他所担任的兵部尚书,不是京都的兵部尚书,而是金陵的兵部尚书。 在明朝初期,首都是金陵,后来明成祖迁都道京都。 但金陵作为留都,仍然保留了一套政府机构。 就这样大明朝廷保留了南北两套政府机构,但在职责和权利的划分上存在一定区别。 在秦峰的一番讲解下,委员会众人这才弄清楚眼前这位老人的身份,不由的纷纷好奇起来,对方是怎么来到登州府,并来到凤山镇的。 待众人落座后,袁可立讲起了自己来到登州府缘由。 天启五年,魏忠贤为独揽兵权,将他去职,排挤出朝堂之上,自此袁可立来到金陵担任闲职,先是担任金陵户部尚书,后转为金陵兵部尚书。 崇祯继位后,铲除魏忠贤,因战事告急,欲再次启用袁可立,但他却回复道:“自此绝意仕进,屡以起废推毂于铨曹,公淡然弗屑也。” 自此可以看出他对朝堂上的争斗早已厌恶至深,不愿卷入其中 。 但他毕竟担任着金陵的兵部尚书,有一定守土职责。 在上次倭寇进攻昆山县时,袁可立接到苏州府知府寇慎的救援,立刻派兵前往支援,到达昆山县后,却发现战事早已结束。 大部分倭寇已经被未知武器轰杀而死,零散的剩余倭寇也被守城士兵剿灭。 在看到寇慎递交的战后塘报后,这种未知武器引起了他的兴趣。 为了弄清未知武器究竟是何物,袁可立亲自前往了昆山县考察,只看到满地坑坑洼洼的炮弹坑和被烧焦的土地,以及弹坑中零零碎碎的炮弹碎片。 至于是何种武器造成的这种伤害以及从何出攻击而来,他没有看出一点头绪来。 悻悻然回到南京,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袁可立很长时间,直到一周后,他的一个朋友来找他,给他带来一幅画,才解答了他心中的疑惑。 他的那个朋友叫董其昌,明末着名画家,而那幅画被其称为怒海图。 画中展现的是即将陷入黑暗的海面,深海的黑暗与天空的黑暗即将融为一体,让人无法分辨哪里是海,哪里是天。 海面上有一艘这个时代从没出现过的大船,船上没有桅杆,全是密密麻麻的圆形管状东西。 其中有七八处管状顶端在冒起火光,映的整个船身刚健有力的线条若隐若现,在火光阴影处好似还隐藏着一艘更大的船。 不远处还有很多分崩离析的小船,有点已经化为碎片,有的燃起火光在海面上飘荡,看其轮廓大概大抵能认清这是倭寇的八幡船。 整幅画构建的非常好,阴影与光亮处层层叠叠,海风的怒吼,大海的轰鸣,以及不远处碎裂的小船,让整幅画充满着怒海哮天的狂怒氛围。 这副画的整体风格暗黑压抑,与好友最擅长的清秀中和恬静疏旷大相径庭。

《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 第123章 袁可立(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