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风格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柏·集解》校点本第三册,第1913 页)
竹,《本草纲目》将它列入苞木类。关于竹的繁殖及所宜肥料:“根下
之枝,一为雄,二为雌,雌者生笋。其根鞭喜行东南,而宜死猫,畏皂刺、
油麻。”竹的病害:“六十年一花,花结实,其竹则枯。”竹的种类甚多,
其中皆虚,而有实心竹出滇广;其外皆圆,而有方竹出川蜀。交广由吾(梧)
竹长三四丈,可作屋柱。竹大至数围,可作梁栋。可以为箭矢者,谓之矛
竹、箭竹。有的可供观赏,有的可造笛,有的可织席,有的可织布,有的可
作舟。
我国古代以农立国,历代学者重视农业研究,写过不少农学著作,留下
丰富的农业、林业知识。李时珍广搜博采,根据研究药物的需要,同时积累
了农业、林业的大量资料。《本草纲目》虽是药学著作,从另一角度看,它
够得上是中国16 世纪农林知识的汇编。
四、对矿物学的研究
《本草纲目》金石部,记载金石药物137 种,分为4 类,金类28 种,玉
类14 种,石类75 种,卤石类20 种。研究金石类药物涉及许多金属、非金属
及矿物知识。将金石类独立成编,显然就是我国16 世纪的矿物知识大全,故
最早引起两方注视的是《本草纲目》的金石部。金类,论及金、银、铜、铁、
锡、铅等金属的产地、开采、冶炼方法以及它们的化合物。玉类,论及白玉、
青玉、珊瑚、玛瑙、云母、石英等的产地、种类、特性。石类,论及丹砂、
水银、雄黄、理石、滑石、石脑油(石油)、金刚石等的产地、提炼方法、
物理、化学特性等。卤石类,论及食盐、卤碱、朴消、消石、蓬砂、绿矾等
的产地、提炼方法、性味、功效等。李时珍在研究金石药物过程中,除了涉
及矿物知识,还涉及冶金、化学知识。《本草纲目》对于祖国重要金属矿产
的分布地域以及找矿的方法也有不少论述。例如,“草青茎赤,其下多铅”
的记载(引自《地镜图》),对于植物找矿的方法就有启示。(《铅·集解》
校点本第一册,第470 页)以银为例,可见其关于矿物论述的梗概。
关于银的产地:“闽、浙、荆、湖、饶、信、广、滇、贵州诸处,山中
皆产银。”
关于银的提炼:“有矿中炼出者,有沙土中炼出者。”
关于共生矿和植物找矿知识:“《管子》云:上有铅,下有银。《地镜
图》云:山有葱,下有银。”
关于银的种类:银有17 种,分真银、假银。真银有四种:天生牙,生银
坑内石缝中,状如乱丝,色红者上;生银,生石矿中,成片块,大小不定,
状如硬锡;母砂银,生五溪丹砂穴中,色理红光;黑铅银,得子母之气。“此
四种为真银。”假银有13 种之多,又分二类,水银银、草砂银、曾青银、雄
黄银、硫黄银等,“皆是以药制成者”。还谈到所见域外银四种,有波斯银、
新罗银、林邑银、云南银。(《集解》)
关于其他药物对银的特殊作用。“荷叶、蕈灰能粉银。羚羊角、乌贼鱼
骨、鼠尾、龟壳、生姜、地黄、慈石,俱能瘦银。羊脂、紫苏子,皆能柔银。”
(《气味》)
还论述了用银器辨别毒物的问题,指出:“银本无毒”。“今人用银器
饮食,遇毒则变黑;中毒死者,亦以银物探视之。”(《发明》)
关于铜,李时珍分析了它的种类及成因。他说:“铜有赤铜、白铜、青
铜。赤铜,出川、广、云、贵诸处山中,土人穴山采矿炼取之。白铜出云南,
青铜出南番,惟赤铜为用最多,且可入药。”还有黄铜和响铜。“人以炉甘
石炼为黄铜”。关于发现铜的方法,“《管子》云:上有陵石,下有赤铜。
《地镜图》云:山有慈石,下有金若铜。草根黄秀,下有铜器。”铜与其他
物质发生作用,引起变化。“苍术,粉铜;巴豆、牛脂,软铜;慈姑、乳香,
哑铜,物
《李时珍评传》 第1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