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部分 (第1/3页)

疯狂热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前言

1993年夏天,我们到了北戴河,经人介绍,与吴德同志联系上,对他进行访谈。他就住在国务院系统的临海边不过几十米远的一座小别墅里休夏。 对老同志进行访谈,是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内容。这项工作我们就叫它为口述史,是一件带有抢救性,即抢救历史资料的工作。这是因为许多老同志大都不能写作,或因年迈病弱已不能亲自动笔,需要有人帮助把他们所经历的重要历史写下来,如果不是这样,这些重要的历史资料和历史见证就会湮灭。这不能不给人一种紧迫感。 我们第一次去吴德同志那里,他早已在门外等候,老人十分谦和,彬彬有礼。我们在门外坐下谈了一会儿,感觉外面有些凉,怕他身体受不了,请他还是到室内去谈。重新安排了桌椅,各自坐定,很快谈入正题。老人细声慢语,说话非常平稳,用词很讲究,有长者风度。他有一个几乎是习惯的动作,不时地用他那苍白的手去抚摸自己的头顶。清癯的脸上虽两眼炯炯有神,但总让人觉得是一个病人。谈到个把小时,中间略为休息。这时就清晰地听到,海潮一阵阵很有规律的推动的声音,不过因为这声音是关在窗外的,竟同主人公的絮絮话语是那样地协调有致。 我们的话题是由近及远、从后向前,是由谈最近、最重要、记忆最为犹新的事开始。第一次谈的就是动人心魄的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在1993年的这个夏天里,我们前后一共谈了14次,也就是14个半天,大致都是隔天谈一次。最后,我们还约定回北京如有空再谈下去,明年夏天如再到北戴河来则如法进行。 可惜得很,回北京后除对原来的一些谈话做了一些订正的工作外,由于他的身体状况愈来愈差,未能继续其他话题。1994年的夏天,我们都如约到了北戴河,但是,老人才住下一个星期,便因感冒即回京进了北京医院。我们寄期望于1995年的夏天,但是这一年他就没有去成,北戴河的访谈从此不再。后来他几乎都是在北京医院里了,直到他在该年11月29日去世(享年82岁)。临终前,他非常想见我们,好像还有一些重要事要谈,因为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他的秘书没有传我们。这就使我们更抱着了遗憾。 吴德同志原是*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兼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央东北局书记处书记。1966年调北京后,任*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兼市长、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8年在*第八届十二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1972年后,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北京卫戍区第一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69年、1973年分别在*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是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是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现在根据1993年的访谈整理出来的这本吴德口述史,一共集有13篇,并不是依谈话顺序的先后,而中所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我们整理出来后都经吴德同志看过,并在大多篇章上留下了他的修改文字。作为历史工作者,我们希望这本口述史,能为国史研究者提供严谨和宝贵的一方记录。

致歉声明

致歉与声明

我社2004年1月出版的《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一书中的一些内容对吴桂贤同志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和伤害。为此我们特向吴桂贤同志深表诚挚的歉意。

为消除这些内容对吴桂贤同志造成的不良影响和伤害,我社己于2008年6月在该书第二版中删除了相关内容。请各媒体、网站不得再转载和引用该书第一版中的相关内容,已引用该书第一版相关内容的各媒体、网站看到声明后要进行删除与改版,否则我社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特此声明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年5月20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吴德口述》 动荡的北京市委(1)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刻。1966年5月中旬,李富春同志打电话给东北局,传达*中央调我到北京市工作的决定。我当时任吉林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同志打电话通知我,到沈阳汇报和交代吉林省委的工作以及交代我所分管的东北局文教方面的工作。在吉林省工作多年,不免有些留恋,同时也知道“京官”难当。我见到宋任穷时,提出能否不去北京?宋任穷说:工作需要,中央的调令,不能不去。我又问:北京的情况怎样?他谈了些,又简单地说:彭真出了问题。我追问:彭真出了什么事?宋任穷说:你到北京后由中央同你谈。任穷同志不愿多谈。 我在沈阳待了几天,5

《吴德口述:十年风雨纪事 :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经历》 第1部分(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