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千顷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凰担�晕��嵊欣胨��ブ�猓��醯米约菏歉龇衔铮�蟾芯谏ァ�
他在当天的日记上写道:“好,我很满足现状,她却要改变!”
这一切,爱玲早已料到。她用了整整一晚上来说服丈夫,解释了此行对双方的好处。最后赖雅只得同意。
不过爱玲一走,病体支离的赖雅怎么生活?
爱玲建议,他可以就在旧金山不动窝,培根和爱丽丝都可以来照应一下。
但是赖雅不听,为了自尊,他立刻给霏丝写信,问可否把行李托运到她那里,接着就向亨廷顿?哈特福基金会提出申请。
这封信,赖雅事前给爱玲看过,内中言辞恳切,令人动容,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在抛弃他。赖雅是以美国人的思想方式来看这个问题的——既然妻子要远行,那就有可能不愿再养活他了!
爱玲一时也讲不清,就随他去。两人各自忙着收拾东西,小屋子里的空气有点僵。
可是赖雅的申请并没被基金会接受。好在霏丝收到父亲的信后,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立刻来信说,父亲可以到华盛顿来,就住在她邻近的公寓里。
爱玲走的那天,赖雅送她去了机场。望着爱玲走上舷梯,他心里认定:这个倔强的东方女人,一定是不会再回来了。
1961年10月13日,张爱玲悄然抵达台北。这是她阔别6年后,脚步再次触及故国的土地。
然而,这个岛屿,对她来说又十分陌生、只在想象中出现过。
刚下飞机,就出了一个小小意外。一个男子急匆匆走过来问:“你是尼克松夫人吗?”
张爱玲顿时愕然!
幸而来接她的人赶到,对她说:这男人神志不清,专在机场迎候来自美国的达官贵人。不用理他。
张爱玲这才松一口气。
走在台北的阳光下,沐着亚热带的风,爱玲对接她的人说:“真像是在梦中,但又不可能。”
匆匆踏上陌生的“故土”(2)
这次来台湾,是老朋友麦卡锡一手安排的。麦卡锡如今是美国驻台北领事馆文化专员,还负责美国新闻处工作。他将爱玲接到他的大别墅中住下。
麦卡锡现在比过去阔多了。这个别墅,在阳明山公园附近的巷子里,极为豪华,人家形容是“从仆如云”。
那么,张爱玲来台湾一趟,就只为见一见张学良吗?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
她为宋淇的公司写剧本,以后会涉及台湾的一些场景。她来,也是要亲身体验一下岛上的民俗,以免将来写得不像。
还有就是,她本人也对台湾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源于台湾自50年代末起,悄然掀起了一股“张爱玲热”。
此时,距离她1945年在上海“折戟”已有15年时间。15年沧桑变易,当年被人痛诋的“胡张恋”早被人淡忘。张爱玲作品的魅力,经过时间淘洗,如今在台湾浮出了水面。
由《传奇》故事所引起的怀旧、对《秧歌》等作品的意识形态认同,还有台湾新一代作者对现代主义的崇奉,这都使得张爱玲在台湾读者中声望日隆。
从50年代起,张爱玲的影响在大陆地区和香港,因不同的原因而销声匿迹。但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独具慧眼,发现了她的“永恒价值”。
夏志清在50年代写《中国现代小说史》(英文本)的时候,从宋淇那里得到了《传奇》和《留言》的香港盗印本,一读之下,惊为天人。
于是,他便在自己的著作中,开辟了专章来介绍张爱玲,所用的篇幅,要超过其他许多名家,包括鲁迅。他对张爱玲的评价之高,也超过了鲁迅。
夏志清给张爱玲的评价是:“她可能是五四以来最有才华的中国作家”,高度肯定张爱玲“是近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对于《金锁记》,他称之为“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即便是张爱玲自己并不看好的《秧歌》,夏教授也说它“在中国小说史上已经是本不朽之作”。
《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有关张爱玲的章节,还未等出书,他就以论文形式先行发在了台北《文学》杂志上。
这些文章的中文译者,就是夏志清的哥哥、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夏济安。
其时,夏济安的一批学生,如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陈若曦等,都是台湾现代文*动的中坚。夏文一出,他们都大为惊讶,纷纷去找张爱玲的书来看。此后,《五四遗事》也在《文学》杂志上首发,就更奠定了张爱玲在
《爱恨倾城小团圆》 第2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