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击水三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来访,却言梁曰:“先生将游美洲,而不能西语,殊为不便,亦欲携一翻译同往乎?”梁启超回答说:“欲之,然难得妥当人。”谁知,友人是何惠珍所托之人,前来说媒,甚至说“已誓不嫁”,只等梁启超的回应,让梁启超甚感为难。
其后不久,一西人宴请梁启超,梁启超到后发现,此人原来是惠珍的老师,于是请何惠珍代为翻译。席中,梁启超与何惠珍畅谈良久,大论中国女学、儿童教育,却都不提及二人之事。何惠珍兴高采烈,高谈阔论,使得梁启超也苦于应付。面对如此优秀、有抱负的女子,梁启超再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爱慕之情溢于言表。论及倡办女学时,何惠珍款款深情的望着梁启超说:“他日先生维新大业成功后,不要忘记我。若是有创办女学堂之事,一定要通知我,我一定到来。我心中只有先生一人。”握手告别以后,梁启超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乃至终夜失眠。
徘徊中,梁启超鼓足勇气,给妻子李惠仙写了一封长信,道及自己与惠珍的认识经过和爱恋经历,诉说自己的苦郁,言昔日“因惠仙得谙习官话,遂以驰骋一全国;若更因惠珍得谙习英语,将来驰骋于地球。”但自己与惠仙虽离多聚少,然美满姻缘,百年恩爱,定然不会拒之而逃,况且自己提倡女权,创办“一夫一妻世界会”,决不会违背自己所说的话。可是,信中梁启超对何惠珍的感情让李惠仙看出了自己丈夫的压抑与痛苦,知书达礼的李惠仙决定玉成这件婚姻,提笔复书梁启超。然则梁启超见书后感到妻子误会了自己的意思,听到妻子拟禀请于父亲,大吃一惊,速回复书信一封,言“君父在忧危,家国在患难,今为公事游历,而无端牵涉儿女之事,天下人岂能谅我?”自己只是“每接见西人,翻译者不能达意,则深自愤恨,辄忆此人不置耳。”
不久,梁启超接到上海来电,促其速归,于是匆匆返回日本。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就“发乎情,至乎礼而已”。后来,梁启超作诗数首来咏述这段开放自由的爱情:
眼中既已无男子,独有青睐到小生;
如此深恩安可负,当筵我几欲卿卿。
还有一首是说自己若能成功后,一定与其携手共办女学:
万一维新事可望,相将携手还故乡。
欲悬一席酬知己,领袖中原女学堂。
武装勤王运动
1900年3月,义和团运动爆发,其势愈来愈盛,后来甚至发生了杀戮日使馆书记杉山彬的事件,以后毁教堂,杀教民,北方形势顿时严峻起来。就在这时,南方督抚单独成立自保局面,和各方签订互不相犯的协定,结果东南半壁江山,赖以保全。这时,保皇、革命二派都看准机会,准备联合革命,发动武装勤王运动。孙中山想通过革命,推翻满人皇帝,建立共和政体,而康有为则想通过此举,使光绪皇帝重新登位,二者中间又产生了矛盾。此时,梁启超提出推举光绪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以求“两者兼全”。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他们并没能够明确统一的思想基础,给起义埋下失败的隐患。
尽管梁启超在檀香山频繁活动,事务繁忙,可是面对箭在弦上的勤王运动,他不得不为此极力奔走,大造革命舆论。
1898年,梁启超就发表《破坏主义》,热情赞扬革命,鼓动社会。当时保皇会组织涣散,办事效率底下,梁启超针对此种状况提出广纳人才,变更人事等多项建议,可是没有引起康有为的重视,最终酿造了苦果。
关于网罗人才,梁启超指出举大事者,必先合天下之豪杰,“阔达大度,开诚布公”为不二法门。然“吾党之手段,每每与此八字相反。” 提醒康有为要认清形势,想尽方法收罗“难驾御难节制”的人才以用来谋划大事。同时督请总会布置联络职责,以免各方交流不畅,影响起义。
澳门总会的拖沓深深刺激了梁启超,数十封信件未曾回复一字,梁启超感到总会人才奇缺,组织混乱,随书信一封,提出建议,请康有为设法大加整顿,调整人事。在信中梁建议设一总理,总持各事,同时针对资金短缺,他提出设一会计出纳,管理资金使用情况。后来,梁启超看到王镜如、何穗田等的能力不足以领导总会,不顾多年情谊,坚决要求“能统全局之人”徐君勉归澳主持总会事务。
为了起义的需要,梁启超在东京创办了东京高等大同学校,专门培养军事人才,寻觅军事骨干。1899年冬,该校高才生林锡桂随唐才常回国,成为勤王运动中的领导人物。唐才常回国后,也积极联络会党人士,组织正气会,用来联络上海以前的维新志士
《梁启超传记》 第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