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击水三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梁启超的观点也引起了胡适等的反对,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在文化思想界享有很高的地位。他说:“人们常说东方文明是精神的文明,西方文明是物质的文明或唯物的文明,这是有夸大狂的妄人捏造出来的谣言,用来遮掩我们的羞脸的。”他认为“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要“很不客气的指摘我们的东方文明,很热情的颂扬西洋的近代文明”, 西方“崇拜东方的精神文明”;只不过是一时的病态心理。然而胡适没有彻底明白梁启超的思想,梁启超始终对西方文明持赞扬的态度,他反对的是西方人过分追求物质文明的做法观念,而不是西方文明,就如这样的比方:西方社会“在物质的组织下,全社会就像一个大机器,一个轮子出了毛病,全副机器摆在那苦痛真说不尽。”
梁启超、胡适等在关于西方文化文体上数度争论,掀起了一股热潮。随后,针对“科学万能与否”的问题,张君励、丁文江、梁启超、胡适、孙伏园、陈独秀、任叔通等大批名人参战其中,形成了一场声势宏伟的空前大规模的论战。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提出对“科学万能梦”的质疑,成为论战的导火索。他认为,欧洲人作了一个科学万能的大梦,满以为黄金世界指日可待,可是在战争中,甚至科学影子也不见了,心境无限凄惶失望。
1923年,2月14日,张君励在清华大学做了关于人生观的讲演。4月12日,科学家丁文江发表《玄学与科学》,向张君励发起进攻。随后,张、丁你来我往,胡适等人也不时参与其中,一时热闹非常。张君励认为科学无论如何发达,都不能解决人生观的问题,中国人民应该珍惜自己的精神文明,而丁文江则批评张君励被“玄学鬼”迷住了,指出人生观是受科学方法制约的,在知识领域是万能的,但这并不能成为“科学对战争负责”的借口,最后得出,中国需要“科学神”。
二者的争论激烈尖锐,因为身份的不同产生了不同见解,为了规范他们的论战,作为他们的老师,梁启超发表《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战时国际公法”》,提出了论战基本规则,“第一,我希望问题集中于一点,而且针锋相对,剪除枝叶。”“第二,我希望措辞庄重恳挚,万不可有嘲笑或谩骂语。” 使得论战激烈不失诚挚,在一团和气而又热烈中进行着。
当时新文化运动的提倡破除迷信,反对偶像崇拜,然而五四人却又树立了新的迷信、新的偶像,对科学盲目崇拜就成为其中之一。他们把科学当作神灵供奉,当作标签随意乱贴,却不允许有任何人对科学略发微辞。“自从中国讲变法维新以来,没有一个自命为新人物的人敢公然毁谤‘科学’的”。然而,梁启超却作出了公然挑战“新偶像”的行动,使得“科学在中国的尊严就远不如前了”,被胡适等指责为“替反科学的势力助长了不少威风”,胡适和其他批评者又一次误解了梁启超。
胡适等的批论使得社会上开始怀疑梁启超这位国民心中的精神支柱,梁启超在社会上的地位开始动摇,影响逐渐减弱。然而梁启超掀起的这两次论战风波,尽管没有产生什么结果,却让人们对新思想及哲学、科学的浓厚兴趣逐渐浓厚,使得中国新文化的建设进入了另一个境界。
国民运动与联省自治运动
反对专政,争取民主宪政,使中国走向民主轨道时梁启超为之奋斗了三十年的梦想,可是似乎老天喜爱和他开玩笑,捉弄他,他每次的主张都触礁碰壁,他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然则自他旅欧归来后,梁启超似乎找到了失败的根源,开始总结30多年来人权运动失败的教训,指出“要把学问做好,知识能力提高”,齐心协力做广义的人权运动。戊戌维新依靠清廷皇帝失败了,而且依靠袁世凯等军阀的路也走错了,梁启超开始“使役自己的舌头和笔头”作了国###动的马前卒,渴盼真正的国###动出现。
国内军阀林立,横行无忌,战乱不断,给国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人民深受其害,痛苦不堪。为 了改变人民命运,维护国家法律尊严,梁启超设想开展“国###动”,以期能够挽救人民于水深火热当中。梁启超为了让民众真正参与到运动当中来,不顾重病缠身,日夜忙碌,为“国###动”指引正确的方向。他在《主张国###动制宪之理由》中指出:“质而言之,则国###动制宪者,无异联合多数人公开一次‘宪法讲习会’”。梁启超尽管脱离官场政坛,但他依然为国###动奔走不息,希望用自己最后的时光来为拯救国家进行最后一搏。
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平民教育社的公开演讲中
《梁启超传记》 第1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