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45部分 (第1/4页)

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姆健U獗臼橹刑岬降男矶嗪�霞�泄��耍�加泄�胂绫尘�木���械幕棺叱龉��拧T���叱隽讼嫦绲暮梢短粒�笞谔母姹鹆讼嬉醯牧���匪猛�愉�舯几熬┏怯⒂戮鸵澹�绿旎�嵘碓谌毡镜暮S颍�菩苏蕉吩诹焦愫秃�钡奈洳��田上仍诒本┰庥鲂》锵扇缓笤谠颇掀鸨�###袁世凯,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与贺龙等人南征北战,然后入主新中国的首都。齐白石没有沉迷于诗情画意的湘潭山水,沈从文也只能在异乡眷念他那民风淳朴的凤凰。或许,只有王夫之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外。

同样,外省人来到湖南,也大有成材的希望。屈原和贾谊被放逐到湖南,以他们绝代的才华,为湖南带来很大的荣耀。他们虽然都屈死在这块接纳和包容了他们的失意的土地上,但他们的才华和名声却没有被埋没。这些例子都说明,人才在本质上就是趋向于流动的,他们需要四处闯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寻求机遇,施展抱负。人才的流动和交流,的确是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

近一百多年来,湖南曾涌现出了众多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都没有留在故土从事本省的建设。他们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整个民族。周兴旺先生把湖南称为中国的“人才首都”,虽然很令湖南人振奋,但细想之下,觉得未免有些牵强。湖南盛产人才,但总是把他们一个个输送出去。对湖南比较中肯的定位,应该是“人才的摇篮”。这种定位同样令湖南人振奋,作为人才的母亲,湖南不仅对人才有养育之恩,而且具有教育家的智慧和为人师表的风范。

人才的首都,是群英荟萃的地方,而不必是盛产人才的地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才的首都,应该是在延安。新中国成立后,人才的首都理所当然是北京。湖南的大人才们,都在京城施展各自的才干,而湖南继续在充当人才摇篮的角色。

我们无法否认一个事实,在中国的历史上,人才中心往往是随着政治首都而变迁。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山东、河南、山西、河北这些黄河中下游的省份涌现了大量的名人。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那些地方仍旧是人才的发源地。到了中古时期,自宋代以后,人才的产地渐渐南移,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等省份各领风骚。近代史上,湖广及东南沿海省份的人才异军突起,而湖南犹如火山爆发,人才喷涌,滚滚席卷。

西方的历史表明,文化中心、人才中心在不断地流变,从古希腊的繁荣到罗马的强盛,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到法国的崛起,从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到德国的勃兴,直到今天美国首屈一指的富强。

txt小说上传分享

湖南是培育各种人才的摇篮(2)

我们同样无法否认另一个事实:在历史上,湖南从来不是人才会聚的地方。作为人才的摇篮,作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湖南吸引了不少文人骚客的目光,使他们油然而生游览、观赏和吟诵的雅兴。但是,除了在战争中败退到这里的部落首领和被朝廷贬谪到这里的官员,很少有外面的人才愿意在这里定居。相反,倒是湖南的人才纷纷离开故土,游学异国他乡,驰骋万里疆场,然后在和平的岁月里,继续活跃在远离故土的地方。

湖南人正是以用自己的才干服务于国家和民族而著称,如果外省的人才荟萃湖南,而湖南本省的人才也滞留于本土,那就谈不上湖南人为国家做贡献,而是外省人在为湖南奉献才智和力量了。

这里还想说的是,湖南历来留不住本省的人才,并不是说湖南容不下人才,而是湖南的人才有一些客观的原因要向外流动。其一是人才本身注定是要流动的。他们需要离开本土,到外面去闯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寻求机遇,施展抱负。其二是人才太多的地方,竞争过于激烈,难以出人头地,甚至找不到表演的舞台。其三是湖南人个性很强,本省的人才挤在一起,会互不买账,为了减少内耗,增加建功立业的机会,便有许多人选择了离开故乡。因此,湖南人常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还有一种说法是,湖南人在省内是一条虫,到了外省就变成一条龙。

举个例子。湖南全省各地大办武馆和武术学校,培养了大批的保安人才,如果他们都留在湖南,就会人满为患,湖南的每一个保安职位,就会有上百人来竞争了。因此,湖南把大批的保安人才输送到广东和海南,以及其他省份,于是在许多地方到处都活跃着湖南籍保安的身影。笔者有一次开着一辆挂着湖南沅江牌照的小车去广东,一天之内有三次奇遇。第一次是在佛山,在一个地下停车

《我是湖南人》 第4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