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大唐出使突厥 (第1/2页)
文散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按照李治的命令,长安城内一片忙碌。士兵与百姓齐心协力,铲雪除冰,疏通道路。 随着道路的疏通,李治下令,以新粮替换旧粮。同时张贴告示严惩那些因玩忽职守导致粮食发霉的官员。 当然这是安抚人心用的,这些官员会被降职以及罚俸,但是被杀头的可是一个都没有。 这场大雪虽然给长安带来了不小的灾难,但在李治和众臣的共同努力下,灾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百姓们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对朝廷的怨言也慢慢平息。 与此同时,武曌的肚子也一天天大了起来。李治对她愈发宠爱,时常陪伴在她身边,与她共赏雪景,共话未来。 萧淑妃见状,心中愈发不平。她曾多次试图挑拨李治与武曌的关系,但都以失败告终。她深知,自己若想保住后位,必须另寻他法。 于是,萧淑妃开始暗中联络朝中的权臣,试图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对付武曌。然而,她并不知道,她的举动早已被李治和武曌暗中察觉。 永徽五年的冬天就这样在忙碌与纷争中过去了。随着春天的到来,长安城又焕发出了新的生。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李治按照旧例,率领文武百官,前往昭陵祭拜先祖。 昭陵,位于长安城西北的龙首原,是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陵寝。陵寝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四周松柏苍翠,庄严肃穆。李治身着素服,神情庄重,步行上山,表达对先祖的敬仰与怀念。 随着李治的步伐,一行人缓缓登上陵山。沿途,侍卫们手持仪仗,礼仪官高声诵读祭文,祭祀的钟鼓之声回荡在山谷之间,更添了几分庄严与神圣。 到达陵前,李治亲自献上香烛,行三跪九叩之礼。他默默祈祷,愿先祖保佑大唐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同时也祈求自己能够承担起帝王的重任,不负先祖的期望。 这几日朝堂对于牛木二领导的突厥多有议论,其言多是对于突厥日益强大之后的担心。 只是朝堂之上人多言杂,各说各理,对于突厥的态度分成主和与主战两派,完全说不到一处去。 李治便在朝会之后,命褚遂良前来后殿单独商议。 “褚卿,如今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大不如前,朕该如何是好?”李治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疲惫。 褚遂良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陛下,国之大计,在于安民。如今首要之事,便是稳定民心。可派遣得力官员,前往各地监督水利修建,以防来年再发水患。同时继续鼓励农耕,还有便是加紧从南诏郡运送那里的粮食物产回来。” “南诏郡自从李恪皇兄与崔俊离去之后,便断了海运的路线,现在的陆地运输多费牛马,并且速度也实在太慢了。”李恪紧皱的眉头依旧没有展开。 褚遂良略一思索便道:“陛下何不在吴地建造海船?虽我等并无力建造吴王那般巨大的船只,但是造多些海船还是可以的。到时候有了船队,去南诏郡装载物资也不会烧到哪里去。” 李治叹一声道:“建造船只颇费时日,依旧不能解燃眉之急。” 褚遂良却是淡然一笑道:“莱州水军大船也有数十艘,可先调来应急。” 话到此处,李治也是眼睛一亮道:“此法可行,褚卿可去安排。只是还有那突厥,褚卿觉得与之是战是和?” 褚遂良略一思索便道:“突厥已非当年,加之背后有着崔俊坐镇,只需崔俊的海船往我海边一靠,怕是我大唐再无出海之日。况且突厥还与新罗结盟,与之一战难有胜算。” 李治的眉头又一次皱了起来道:“褚卿的意思是和?” 褚遂良点头答道:“崔俊是把双刃剑,只要有他在,我们虽胜不了突厥,但是突厥也万万不会攻打我大唐。况且与之和好,还能获得我朝继续的牛马牲畜。除却突厥,也没人能提供如此多的牲畜给我们。而且,我们还能趁机摸清突厥的实力,或许能从内部分裂他们。” 李治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褚卿所言甚是,朕即刻下旨,遣一使节团,前往突厥,探探他们的虚实。” “陛下英明。”褚遂良微微躬身接着道:“陛下,此事确需慎重。臣以为,可命使节团以贸易为名,实则探查突厥的军事布局和政治动向。同时,也可借此机会,与突厥商讨边境贸易,互通有无。” 李治深以为然,随即下旨鸿胪寺组织使节团,准备丰厚的礼物,以示大唐的诚意。 使团出发之时,传来捷报。巂州道行军总管曹继叔破胡丛、显养、车鲁等蛮于斜山,拔十余城。 巂州道,位于唐朝西南边陲,是唐朝与周边蛮族接壤的重要防线。曹继叔,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被任命为行军总管,肩负着维护边疆安宁的重任。 在永徽五年的春日里,曹继叔率领精兵,深入斜山地区,与当地的胡丛、显养、车鲁等蛮族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斜山,地势险峻,林木葱郁,是蛮族盘踞之地,也是唐军难以攻克的天然堡垒。 然而,曹继叔凭借其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对地形的精准把握,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
《大唐懂王》 第443章 大唐出使突厥(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