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笑傲网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着一种巨大的吸引力,迫使高等学府去重新评判新生年龄限定在
18至
22
岁的传统做法。光
1972年,就有
50万
30岁以上的妇女滞留于高等学府的校
门之外,去年
9月,准备接受二次教育的妇女已近百万之众。8年之内,寻
求这种教育的妇女人数翻了一番。
教育机构为了吸引妇女重返校园,正在大力改进其招生及录用政策。许
多学校成立了女子中心帮助新来者,为其重返校园提供指导服务,为她们提
供所需的资助。
妇女重返校园,对教育机构显然是一大经济上的支持。但有些教育家们
则担心,她们会影响到其他新生的录取。而有些教育家却认为,“从前的”
学生对于活跃班级讨论有着积极意义;行政部门也宽慰地感叹,复学的妇女
“不那么任性”。
工商界对妇女重择职业是怎么看的呢?
1978年,美国有
50%以上的适龄妇女——人数达
4千万之多——投身在
劳动大军之中。在这之前的数十年间,妇女从业的人数一直在稳步增长,但
其从业的种类却变化不大:大多是办事员、售货员和小学教师,薪水不及男
士的三分之二。这些情况对复出的妇女意义重大,原因有几个。第一,4千
万职业妇女中有许多是重择职业的妇女;第二,这些妇女发现,她们以前所
受的教育或培训是不够的,因而决定重新去获取就业或晋升所需的技能;第
三,由于从业妇女人数增加,雇主会降低工资水准。因此,“粉领族”一词
眼下相当流行,用来形容某些阶层的职业妇女。
“粉领族”的成员全是女性。在有的人看来,妇女喜欢多嘴,容易满足,
乐于服从,轻易信人。因此她们不那么可靠,也缺乏能力,不适宜担当监督
和管理职务。一旦妇女被套上这些特征,那么对她们职业地位低下、收入偏
少也就不会感到奇怪,对她们低人一等,无法或无意去对待自身价值问题也
更不足为奇了。
妇女即使没有上述强加的歧视性特征,她们也未必得到职业界的善待。
她们往往又直接成为另一些流行谬误的牺牲品。直到前不久,职业界还是一
致认为,职业男女之间有差别:男的敢想敢为,审慎细致,机敏果断,不失
为领军之将;而女的热心有余,爱好挑剔,抱有偏见,乃系专制人物。总之,
妇女一头扎进了无形的障碍之中,成了性别歧视的受害者。她们身负“双重
枷锁”:倘若如同普通妇女一般行事,就会被贬之为无能;否则却又会被斥
之为出格。
工商界一面认为妇女不能委以重任,只可充当报酬相对较低的配角,但
一面却又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妇女,发现复出的妇女乃是一个敏感而兴旺的
经济市场。于是,直接针对她们而发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来。美国的商界似乎
很乐意为妇女的声望和尊严加以装饰和点缀,但在职业上却决非如此。
家庭对妇女复出的态度又如何呢?
各个家庭对妇女复学和复职的决定反应不一。有的将此视作“当妈妈的
时新消遣”,不以为然地一笑了之;有的却抱有反感,甚至持有敌意,不能
理解妇女除了金钱和感情外还需要些什么;当然,也有支持和鼓励的。我们
应当时刻记住,有许多妇女并无多大的选择余地,她们复学、复职,甚至是
边进修边工作,完全是为经济所迫。对于这样的妇女,要描绘其家庭的反应
是很难的,因为她们自身往往就抱有怀疑和不安全感。
无论怎么说,环境的影响总是占优的,家庭通常仍旧赋予这些复出的妇
女以传统的角色:搞搞烹调,开开汽车,跑跑推销,洗洗衣物,做做护理等。
职业和学业仅仅只是附带的。“做母亲的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果你长期
工作,我就难以专心事业,家庭更难保持完善和谐”;哪个妇女未曾碰到
《世界著名女性演说精粹》 第2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