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千顷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成仁道长了杨松祎一眼:“松祎,其实要我说,你这次游历很好,不过你选的话题,真的是选错了!你如果真的要去道观或者哪里跟人家论道,大部分道士都是不会理你的,他们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干。有的人就算愿意跟你说,或许你们也只是一场辩论会。闹到不欢而散的可能性很大!”
“那我该怎么做,师兄!”杨松祎也终于明白了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意识到了错误。
“论道两个字太空了,太大了。我们几个人都驾驭不了它。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在游历的时候精修感悟道法,倒不如每到一个道观,每到一个地方。了解一下它的风土人情,了解一下这个道观的历史,让人给你讲讲这个道观的神明,说说这里为什么敬这些神明,他们为百姓做过什么事!”
杨松祎明白过来,是啊,他可以这样做,这样做就实际的多了。他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到对方的道,这个道观所遵守的那种意念,秉持的行为。
而且没有人会刻意隐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这样自己到的才是最真实的,而不是自己找着别人论道之后,别人隐藏了自己原来坚持的道,反而跟自己绕着圈子。
“每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通俗故事,都代表了这个地方的一部分道。你能坚持徒步不带钱财,从南阳走到这里,我得出来你也不是那种好高骛远的人,宏师叔或许是想让你在自己行走的过程中明白这些道理,吃一堑,长一智。记忆才会深刻。自己到最后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成仁道长到杨松祎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心里也是颇为高兴的。说句实话,他对这两个年轻人很是佩服。徒步从市区一路走到县里,行进的过程中,两个人身上几乎还都没有带钱财。
这种行为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很少见到了,朝圣者不了被人当成乞丐一样鄙视。如果他们能坚持到最后,把这一个月走完。两个人势必会有一番成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你既然来到这里,我也不可能让你空手而回。但是我们之间的论道你能明白多少,这就要你自己了。从你进来那一刻,一直到现在。不管说话了没有,我们都已经论道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啊,道理本来就是任其自然的,杨松祎比董广的境界高了一筹。但是这这种交流之中,他却明白了自己内心到的其实还都是表象。
道太多了,只有找到一个方向,一个脉络。自己这一次行走,才真正能获得更多的内容。
“我一直认为论道是交流经文,今天跟师兄聊过我才知道自己的太表面了。三月初三,独山祖师宫会举行全真教的全国交流大会,如果可以,请您收下这份邀请函!我还要借您这地方呆两天,整理一下,你可以吗?”
杨松祎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拿出一份邀请函递给成仁道长。这份邀请函是宏道人亲手给杨松祎的,一方面可以证明杨松祎的身份,另一方面,也要让杨松祎邀请一些重要的人。
成仁道长笑着接过邀请函,点了点头,“好!”
第四十八章 误会?
两个人各有事情,因此在这边呆了两天。Δ.『『.董广将自己的笔记做好,一身功夫虽然还是在换劲中期,但是对拳术的运用已经要比之前好很多了。
杨松祎也整理好了自己的方向,把自己的主要目标换成了这一次游历过程中的感悟,其次是地方的风土人情,最后才到与道观之间的交流问询,以及补充粮草。
时间也耽搁了不少,董广和杨松祎两个人这才向成仁道长辞行。自己背着行李,向附近的文庙出发。
唐河文庙,现在这里的居民,也已经搞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了。只不过明清两朝唐河各代文人秀才大多都曾在此修学。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
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
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能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
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经过本省
《少年武宗》 第2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