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3部分 (第1/4页)

大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赵国来说,这个情势就有点微妙了——受降还是不受降?

邯郸朝中出现两种不同意见。赞成者当然是图利,说:不战而得十七城,岂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反对者说:不然,不付代价的便宜是没有的,冯亭这分明是想“嫁祸于赵”。若受降,秦之祸水,势必入赵!

赵孝成王刚上台不久,老成不足,贪心有余,没有了蔺相如这样的智者给他出主意,他的政治智慧与庸人无异,最后决定还是吃下这馅饼。

当然他笑纳上党,也还是做得很谨慎的,他知道这是从虎口里取肉,于是先派了平原君赵胜去接收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大赏上党吏民,拉拢民心,以防备秦军来攻。同时还派出老将廉颇率军一支,进驻地势险要的长平(今山西高平),与上党为掎角之势。

但是,在虎口里抢肉的事,哪里会这么容易?秦国果然被激怒,把东进锋芒转向了赵国。昭襄王四十七年四月,秦国派左庶长王龁率大军进攻上党。

千山万壑间,秦军势如疾风,志在必得。

冯亭哪里挡得住这股雄师,勉强应付了几下,就率吏民突围,奔入赵国。廉颇见上党难民势如潮水般地涌来,也是无奈,只得把百姓都安置在长平。

一时之间,长平城内人满为患。

王龁见状,便临时改变战略方向,挥师进攻长平。

长平,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转瞬间战云密布。一场中国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就要在这儿爆发了。

好在,长平此时的守将是廉颇。廉颇老矣,但智慧一点也不衰减,他指挥赵军筑垒坚守,任凭秦军如何在城外鼓噪挑战,就是不理会。

狐狸不能直接去和老虎决战,而是要把老虎拖瘦、拖垮直至饿死。秦军对长平攻不下、围不死,竟无计可施。

如此拖下去,离老虎饿死的日子就不远了。可惜,廉颇如今已经没有当初“将相和”那样好的政治环境了。

愤青一个的赵孝成王终于沉不住气了,见秦军在长平师老兵疲,就连连催促廉颇赶快出城与秦军决战。

廉颇是只老狐狸,就是不动。

君王与将帅之间,出现了观点上的裂隙。

这个裂隙,被远在咸阳的一双眼睛捕捉住了。范雎一直在注视前线的局势,见有机可乘,就派了间谍,携带重金去贿赂赵国的朝中大佬,散布谣言说:“秦人独独畏惧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至于廉颇,太容易对付了,而且这老头儿就要投降了。”

这其实是并不高明的反间计,但是针对愚蠢的人、浮躁的人、急功近利的人,就是一条好计策。

赵孝成王早就指责廉颇“怯战”,听到这个流言,更是疑心大起,决定让赵奢的儿子赵括去换下廉颇。

此时已因病离休的蔺相如,不同意换将,他捎话给赵王说:“大王要是仅仅凭名气就任命赵括,那不是胡来吗?赵括徒然读了他老爹的许多兵书,但不知应变啊!”赵王不听劝谏,随即就把任命书发下去了。

这个赵括,不仅在当时名气大,到后世名气就更大了。连当代的小学生都知道,他是成语“纸上谈兵”的始作俑者。

赵括自幼就跟着老爹学兵法,喜好谈论军事理论,以为天下没谁可以比。他经常与老爹赵奢谈论军事,赵奢竟然说不过他。

但是赵奢对儿子的评价并不高,赵括的母亲曾经问其缘故,赵奢说:“用兵,是涉足死地也,而赵括小子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则罢,若用他为将,能让赵军大败的就是这个赵括!”

后来赵奢死了,也就没人能压得住这个骄狂的愤青赵括了。

等到赵括领命,即将出发时,他母亲向赵王上书说:“赵括不可为将。”

第十九章东进的节奏骤然加快(2)

赵王把老太太召来,问其缘故。赵母说:“以前他老爹为将,曾亲自捧着饭碗给伤兵喂食的,有十几例;跟军士交朋友的,有上百例。大王及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他全都给了军吏与士大夫。老头子受命之日,就不再问家事了。可如今赵括呢,一旦为将,就不知道有多威风了,上朝时,军吏没有敢仰视他的。大王所赐的金帛,都拿回家去藏好,每天都去看地看房子,见到好的就买。大王您说,他啥地方像他父亲?父子太不同了,愿大王不要派他去。”

赵孝成王求胜心切,不想再听唠叨,就说:“您一边歇着吧,吾意已决。”

赵括的母亲只好说:“大王要是非派他去不可,那么,即使他不称职(打了

《大秦究竟多彪悍》 第2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