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7部分 (第1/4页)

小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愎榻滴汗��头饽阄�钭な胤嵋亍H绻�煌督担�揖屯莱恰�

雍齿这个人本来就不愿意归属刘季,原因可想而知,此人出生豪强,自然看不起像刘季这样的穷光蛋兼痞子懒汉。有骨子里这个因素在,等到魏国来招降雍齿立刻反骨。

沛公听闻雍齿以城降魏的消息大怒,举兵围攻丰邑城。无奈兵少,一时攻打不下。

此时的刘季已经48岁,不像项羽年少力壮,行军打仗本就是件辛苦活又被人背叛还吃了败仗,一时受不了就生病了,无奈之下只好退守沛县。

这段时间,又发生了秦嘉立景驹为楚王,驻军留县的事情。刘季病愈后,实在咽不下雍齿背叛之气,就决定去投奔秦嘉,主要是想打打秋风,问他借点兵去打丰邑。

这个决定对刘季日后有莫大影响。

有句话叫无心插柳柳成荫,刘季最终没有去投靠秦嘉,更没有问他借过兵,这中间一个偶遇改变了事态的发展。

他在投奔秦嘉的路途中,遇到了一个人。多年以后,他这么评价这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此人名叫张良,汉初三杰之一。另外两位分别是萧何和韩信。

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亘古不变的帝王定律。高祖兴盛旺西都后,汉初三杰中总司令韩信被杀,后勤部长萧何刑囚,只有总参谋长张良不伤毫发。不得不服。

张良

张良,字子房。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亡失于秦。

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多元。他既冲动彪悍,又隐忍谨慎。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

一般人反秦,比如和张良极其相似的项梁——两者都是世家大族,两者都背负国仇家恨,两者都想反秦。项梁所做的是流亡在外、保存实力、等待时机。这几乎也是六国后裔所采取的通用模式。没办法,那么强大的秦国不是你说反就能反的,即便恨得牙痒也得强忍,忍字头上一把刀,小不忍则乱大谋。中国古人的处事之道,不得不说多少是有些阿Q精神的。

什么隐忍,什么等待时机,这些理论放在张良身上却统统失效。这位行为模式很简单,恨你就宰了你。他很直接地选择了行刺秦始皇嬴政。

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也不厚葬,反将全部家财用以寻求勇士刺杀嬴政。

皇天不负复仇人,几经周折终于让他找得一个大力士。并耗巨资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请注意,这在当时绝对是个稀罕物,几乎就花完了张良所有的钞票。

在当时的秦朝有这么一种现象。秦军武器是青铜的,农具却是铁的。这看来是种怪现象,实则有它的原因。秦朝的时候已经能铸造出铁,但那时候的冶炼技术还不成熟。

不成熟可以解释成稳定性差和造价高。农具相比武器很显然要更容易打造,且比武器实用年限长得多。所以,才会出现最先进的铁器反而拿去耕田。而武器的特性决定,这种东西必须性能可靠稳定,制造成本低廉,还能大范围普及。在这些方面,只有青铜冶炼技术才能要求,所以,秦军的武器是青铜器。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能想象出张良制造出一百二十斤重铁锤武器大概要花多少钞票了吧。材料费加人工费,这是笔庞大的支出,难怪连亲弟弟死了都不能厚葬。

万事俱备,只等动手。和众多买凶杀人案不同,张良喜欢亲力亲为。在博浪沙这个地方他和大力士袭击了嬴政。无奈混乱中,百斤铁锤误中副车,嬴政侥幸逃脱。

刺杀失败后,嬴政下令全国大肆搜捕张良。张良只好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避起来。

张良的生年无载,但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出来。这件事情发生时,他最多20出头。可谓血气方刚豪侠人物。

隐匿在下邳的日子里,张良闲暇时常在下邳桥上闲逛。

有一回,在桥上遇见一位老者,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特意把他的鞋子甩到桥下,然后用眼睛瞪着张良叫喊: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这位老人家的态度真是极度傲慢无礼。

张良有些惊讶,第一反应就是你欠扁啊。别忘记这位是连嬴政都敢宰的,这天下几乎就没什么他不敢的。

但转念一想,算了人年纪大了,还是不要计较。于是强忍住怒意,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 第1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