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打造大明盛世(上) (第1/2页)
杉菜阿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棣如愿以偿地做了皇帝,却发现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 当然这个烂摊子的制造者,很大原因还是朱棣本人。 本来元朝末期的那帮蒙古人就把老百姓折腾得够呛,好不容易大救星朱元璋来了,给百姓们重生的机会。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虽然不如朱元璋,但做的也还说得过去。 结果你朱棣一靖难就靖难了四年,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大家怎么好好过日子。 朱棣决心弥补百姓们。 【朱棣下令山东、北平、河南遭受战祸的州县,有无法耕种的人民,免去三年的差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棣也是一个心胸宽广、不记仇的人。靖难的时候朱棣打山东都打出了山东恐惧症,平安盛庸和铁铉轮着给他上课,事实上,朱棣最后也没攻克山东,因为他是绕过山东去打的京城。 【不曾被兵祸乱的地方,也与直隶凤阳、淮安、徐州、滁州、扬州一同蠲免秋夏税粮,其余直隶府州、山西、陕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广、两广、四川、云南各蠲免一半,建文时期拖欠的一应钱粮、盐课等一并免除。】 朱棣鼓励逃难的农民们回乡耕种,并给予他们优厚的政策扶持。具体来说,就是把你欠的田税全部免掉!给你地让你种! 此外,优秀的地理学家朱棣发现全国有着严重的人地矛盾问题。他极其精简地总结出了这个矛盾:由于连年战争的影响,不少地方的土地大量荒芜,无人耕种。那些战争较少波及的地方,例如江南和山西的某些地方,则又显得人多地少有的人甚至无地可耕。 为此,朱棣学习了自己的老爹朱元璋,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朱棣合理的调配下,全国的生产恢复的很快,并渐渐走向繁荣。 朱元璋看完了病殃殃的朱标,憋了一肚子伤心和委屈,回到宫殿内看到的第一眼就是百姓们流离失所,四处逃亡的画面。 朱元璋顿时怒不可遏。他大骂朱棣和朱允炆:“咱努力了这么长时间,让百姓们的日子好不容易有了点盼头。就是你们叔侄俩打来打去,让咱的努力都白干了!” 朱允炆委屈的说:“皇爷爷。明明是四叔抢了我的皇位啊。” 朱棣眼看朱允炆撒娇,心一横,也忸怩作态的对朱元璋说:“父皇~是允炆先对儿臣下手的,父皇要明鉴啊。” 朱元璋看了一阵恶心,他在心里嘀咕着:“咱一世英名,生的娃儿怎么都这个样子。” 但金幕随即播放了朱棣的为政举措,看着百姓们恢复生产甚至欣欣向荣的画面。朱元璋顿时欣慰了许多。 “老四啊,你干的不错。”朱元璋火下去了不少,点着头说。 朱棣得意洋洋地瞪了朱允炆一眼。 好侄儿,强者就是要狠狠羞辱弱者! 【朱棣解决了民生问题,但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解决。朱元璋时废黜了丞相制度,很多事情都只能皇帝亲力亲为。】 看到这里,众多皇帝纷纷哗然。 秦始皇嬴政:这丞相制度可是朕一手创立的!朕觉得没什么问题啊,小朱为何给废了? 汉武帝刘彻:朕也觉得不妥,没了丞相。皇帝要累死。 魏武帝曹操:就是啊就是啊,丞相怎么了?丞相怎么你了? 刘备和孙权同时大骂:曹贼!臭不要脸! …… 眼看着帝王们在弹幕吵吵嚷嚷,朱元璋无奈的扶了扶额头。 明太祖朱元璋:诸位,请把这后面的金幕看下去,你们就知道咱为啥要废丞相了! 虽然活多,但朱棣还是坚持干。 但终于在某一天,朱棣还是撑不住了。 一天从起床开始就要办公,期间除了吃饭和上厕所,竟然到了半夜还干不完活。 朱棣这时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老爹朱元璋是有多么的牛,有些事只有自己体会了才知道啊! 朱棣暗暗对老爹说了声对不起,然后他准备组建一支协助自己处理政务的机构。 就叫内阁吧。 要找几个信得过的大臣来担任内阁大臣,朱棣想了想,把首选人物定在了解缙身上。 朱元璋看到解缙的名字,呵呵一笑。 接下来,金幕蹦出了一连串的生平。 【洪武二年十一月七日,解缙出生于江西吉安。】 【洪武四年,父母开始教授解缙认字,此时的解缙已经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能应口成诵。(两岁)】 【洪武六年,父母教授解缙读书,解缙能开口成诗。(四岁)】 【洪武八年,解缙跟随欧阳衡学习写文章。同年,解缙产生了修家谱的想法,于是开始留心氏族之学。(六岁)】 【洪武十一年,解缙已有日记万言的本事,乡大夫黄九衢称解缙为神童。(九岁)】 【洪武十二年,解缙已能贯穿四书五经传注义理,受学于苏伯衡。(十岁)】 【洪武十四年,解缙已经遍览儒家经典。(十二岁)】 【洪武十六年,解缙已有读书一目数行的本事。(十四岁)】 【洪武十七年秋,解缙想参加科举,其父以修谱为理由命令他晚出三年。于是与兄长解纶秉笔作解氏族谱图、世系歌和源流歌,修解氏科甲记、簪缨记和题
《震惊!一道金幕通古今!》 第37章 打造大明盛世(上)(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