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11部分 (第1/4页)

没事找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试想爱迪生发明了竹丝电灯,被全世界人所牢记,可我们现在使用的电灯,是后世人经过无数改良重新设计出来的。而我们只记得爱迪生,压根就不记得甚至根本不知道那些为此付出努力的人。这些人冤不冤?但倘若有一人站出来说电灯是我发明的,和爱迪生无关,并且最后证实真是他发明的,那。

佛教想要名正言顺,就必须吞并婆罗门教,否则不管它发展的多好,都会被人认为是婆罗门教的分支,永远活在婆罗门教的yīn影当中。只有吞并婆罗门教,它才能掩盖佛教起源于婆罗门教的事实。

当然,佛教最后失败了。世界第一大宗教是基督教,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第三大宗教则是印度教。按理说第三大宗教应该是佛教才对,看看华夏国就知道,佛教的寺庙无处不在,可为什么会是印度教?就是因为佛教永远都逃不开印度教的影子。始终都被划分在印度教之下。就像犹太教、天主教被划分在了基督教范畴。而伊斯兰则包含了拜火教等等。

耆那锡克并不甘心做一个傀儡,一旦婆罗门教并入了佛教,他就再也无法享受尘世间的荣华富贵。倘若释迦摩尼尚在,他即使有异心也不敢表现出来。可现在释迦摩尼死了,他大可不必惧怕佛教众僧。

不过,耆那锡克对佛教还是有感情的,他摈弃了婆罗门教的陋习,废除了血祭和把人划分为四等的不公平条例,吸取了佛教的jīng髓,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并改教派名字为印度教。

但千年的陋习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你让一个夜夜笙歌的人突然不吃肉不喝酒不准碰女人,除非把他关监狱,不然不和你拼命才怪。对此耆那锡克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一教两制。他把印度教分为显宗和密宗。提出了出世和入世的理论。

不得不说,这招确实稳定了人心。使得那些僧侣不再有怨言。甘心为耆那锡克卖命。连佛教后来也把这招学去,只不过变成了净土宗和密宗。

可摇摇yù坠的大厦,紧靠内部改革根本不足以支撑。当时的印度教险象环生,跌入了最低谷,被佛教逼得走投无路。但华夏国有句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意志一向坚定无比,号称金轮法王转世的阿育王突然枪口一转,竟然主动为婆罗门教提供帮助,又反过头来挟制佛教。令佛教的高僧和婆罗门教的僧侣们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阿育王这唱的哪一出。

释迦摩尼已死,佛教再无真神,没有人是阿育王的对手。对阿育王的做法,佛教众人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于阿育王为什么会这么做,当时的印度阿三不懂,可了解华夏国历史的人肯定会懂。

因为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方面,毫不夸张的说,华夏国历史上的皇子阿哥们认第二,没有一个国家的国王敢称第一。

释迦摩尼死的时候,曾和阿育王达成协议,吞并婆罗门教。可佛教窜起的势力太快,让阿育王的心里隐隐有些不安。驱虎吞狼可不是上策。

阿育王确实是金轮法王转世不假,但他这世的记忆毕竟占了主导的wèizhì,他无法忘记自己还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王者。一个人就算知道自己上辈子是谁又能怎样,难道就能彻底变成另一个人?恐怕不太可能,上一世是上一世,和这一世两码事,这才是人xìng。

倘若阿育王真的帮佛教吞并了婆罗门教,那一个势力远超婆罗门教的庞然大物就诞生了。他在世的时候,或许这个教派不敢有异心,但万一他死了,他的后代不可能压制住这么庞大的一股力量。

阿育王的多疑一点没错,以当时佛教的野心,没有做不出的事。不过,他的这招并不高明,无非就是制衡、平衡,华夏国皇帝用烂的招数,也就对印度阿三勉强还有点用。华夏国的大臣早就学会心照不宣,表面在朝堂上你死我活,暗中其实都给对方留后路,心里有数。

在没有真神的世界,王者就是最高神。有了阿育王的帮助,婆罗门教彻底脱胎换骨,成为了崭新的印度教。可佛教已成气候,印度教也无可奈何。况且阿育王不允许佛教吞并印度教,更不会允许印度教吞并佛教。

印度教有上千年的根基,若论佛陀正宗,非印度教莫属。耆那锡克作为掌教,亦不希望自己手中的印度教屈居佛教之下。

婆罗门教留下的典籍,遭重新整理,在开篇中写有一句话,“神虽唯一,名号繁多,惟智者知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世人,佛教的众神都是我印度教神仙的分身,我才是正宗,万佛的源头,任何佛教派系皆出自我这里。

这句话或许有些狂妄,却是不

《十二骷髅》 第21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