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1/4页)
西门在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明时,晨练归来的肖阳按惯例又轻轻的为婉如披衣梳妆,顺便再次打量了她的华美衣衫,不由感慨,用食盐换东西才是真正的无本买卖,如此精致的布帛他们可没本事自己染色织造。
“衣料这个,太金贵我正好还舍不得呢。身为男人,或许卢鹿兹莫并不在意本族的服饰是否能更为精美吧。衣食住行,其实只有‘吃’才是最重要的。”肖阳说着就是一笑。
“他们的盐确实不算好,吃着似乎有沙粒的感觉。”婉如很是认同的点点头,饮食中必须有的盐,这东西才是对卢鹿头人而言最具有吸引力的物品。
“所以,我们要能就地取材搞到精盐,那可就赚了。”在被宴请吃肉时肖阳就已注意到卢鹿人烹饪用的是岩盐,色黑且有杂质,吃时余味中还略微有些泛苦,应当是从岩壁上刮下来熬制的,自然比不上细腻可口的海盐与池盐。
只是,前两者是朝廷垄断的行当,成品盐需由官府定价收购、贩运。
卢鹿这地界是不大可能有获得盐引的人进行贩卖的,仅仅一个艰险的蜀道就已如天堑,更何况,此地民风彪悍战事繁多,商贾想赚钱也得先思量一下有没有命来花。
然而,舟车不便,难以贩运食盐的地方并不是说就没盐可吃,粗糙的岩盐是大自然的馈赠,除此之外,还可结合人力获取井盐。
肖阳在上任时已就得了“自给自足”的谕令,像在西北边地类似的那样,朝廷只拨定额军饷,其余的吃穿用度他们自己想办法,有多余的产出不用交税,饿死了也别怨朝廷。
盐的问题他在出行前就已琢磨过,带是肯定得带,但此行三千多里却不可能把三五年一千多人需食用的量都带上。
何况,在西南夷地区除了贝币之外盐也属于替代铜钱流通的一般等价物,在他们初来乍到没贝币可用时,还得靠盐来换取各种东西。
由此可见,必须得自己生产。据书中记载,滇、蜀两地地势高处有盐脉蕴藏地中,靠近河流的很多地方都能凿井取盐,而在肖阳的记忆中,蒙州地区确实是有知名井盐矿的。
于是,在参加赛衣节后,肖阳马上命人开凿水井的同时选合适的位置,开始挖掘深度在十丈以上,井口却不过寸许的盐井。
婉如带来的工匠此时又派上了大用场,在他们的指导下,孔武有力的兵士轮流连夜凿井,许是运气极好的缘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盐井中就出了水。
这日清早,肖阳亲自用轱辘从深井中取了第一桶盐卤水倾倒在锅中开始煎煮,众人均围在一旁紧张地期待这水真的能结盐,真的能为他们的生活开创重要的篇章。
在等待的过程中,婉如静静坐在山顶的一棵大树旁,俯视脚下一层层开垦好的梯田,瞧着粮食作物那青青绿绿的嫩苗,又眺望不远处烟雾弥漫的山崖与渐渐泛红的朝阳霞光,她忽然走到肖阳身边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角,仰头甜甜一笑。
就算这一次出不了盐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有干劲儿总会有光明的前景,这样的田园生活,似乎挺美好呢,恬静而充满期待和希望。
正当大家屏息静静等待出盐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惊呼,打破了清晨的平静
作者有话要说:那什么,船戏还是有的,只是稍微有点隐晦啊哈哈PS:霸人者,人恒霸之咩?一上午,两个留言嘤嘤,求撒花呀~~~
马布,是彝族独有的一种单簧乐器。彝语“马”为竹子,“布”为簧管,意即插上簧管的竹制乐器,又称“布惹”。
克西菊尔:彝萧,也称彝式竖笛,它是凉山彝族特有的一种非常古老的民间乐器,彝语称:“克西菊尔”(意为‘咬着吹的笛’)。彝族古籍《古侯》中就有:“彝萧莫夹在腰间,口弦莫捏在手上。”由此可见,彝萧已经伴随彝家人走过了上千年的历史。
没找到彝式竖笛的独奏,给个彝式竖笛健身舞的视频,有吹彝式竖笛的片段,配乐里除了笛子之外很明显的还有口弦。
彝族姑娘的漂亮裙摆:
上一章有朋友问现在还有木有溜索,其实还有的,上图,上学的孩子
这新闻出来之后或许木有溜索了,别的没上电视的地方却多半还存在着。
漂亮的梯田
☆76、鸿雁家书
众人抬手遥望了一下;似乎是刚搬来的温七郎所在木屋出现了骚动,这才住了一晚上而已,不可能这么快就发生命案吧?
肖阳看了看那锅正在煮的水,似乎还没一丁点儿结盐的意思,便起身道:“我去看看。”
《重生之将门娇妻》 第5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