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第1/6页)
深圳读客行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第一个破法,你这个心体是不是「兼二」?第二个破法呢,是不是「不兼二」?仍然咬住他这个「中」。阿难的这个「中」是带有分别法的、相对待的那种中。圆顿大法的「中」是圆融、圆满、圆通一切万法的「中」,而且圆顿大法讲的「中」仍然带有方便说,但相对而言是微微地带有。不这样讲,就没有办法开口。所有的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哪有什么中不中?所以即中即不中,中与不中当下是一个念。
再来看佛是怎样对待阿难:
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是尘法,「体」,就是我们的心体、心法。「杂乱」,就是因缘和合。物非体知,成敌两立:「物非」,就是物没有知,「体知」,指我们的心有知。一个有知,一个无知,「成敌两立」,敌对的两方有没有「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他是按照世间的逻辑法,以邪来破邪。一个肉牛跟一个铁牛能不能配种生出一个又不是肉牛、又不是铁牛的那个牛?在逻辑上来讲这也是一种假想,叫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未必是真,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真。
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那不兼有这两种,它既不是有情也不是无情,是不是连体都没有了?体都没有了,你还谈什么中?
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第六种转计,心在根与尘这个中间,这种说法再次被佛驳斥。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着,名之为心。则我无着,名为心不?
觉知分别心性:这不是讲心相,是讲心之性来破一切的有形有相,归于无形无相这个空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在这段法里,包括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统统判为无明之相。俱无所在:一切都不执着。一切无着:在禅宗说为一丝不挂,说为见空性。名之为心:这是佛讲的《金刚经》的境界。
则我无着,名为心不:我达到这种境界,我见到了心吗?一切无着,一切无相,见到了所谓的空性,叫不叫心啊?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佛把它叫做心。当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佛马上又翻脸不认人——「见真重增一重尘」。
这个法应该是在般若时前后所讲,此时小乘因缘法还占有一些分量,前面讲了,法生心生。由六根这个能缘,与六尘这个所缘,和合而有了六种意识心这个所缘缘。可见,六识妄心并无实体可言。依之修行可证小乘人果位,但很难。注意,这是小乘因缘法。圆顿大法,没有一法不是真心。真心非有体非无体,而随缘现有体现无体。六根、六尘、六识都是真心随缘变现而已。
「一切无着,名之为心」,真心不着一相,这是禅宗讲的真心。(而这个真心在《楞严经》后面被否定,叫做「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也就是通教与圆教的区别,已讲过多次,这里不再重复。)
「则我无着,名为心不」,他把佛在般若时期讲的真心一切无着,附会己意,说成是自己的心一切无着,还在执着自己的这个妄心就是真心,把佛讲的真心作为自己理解的妄心。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着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着?有不着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着?是故应知,一切无着,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这是指有情、无情一切的万法。这里来讲,就是这里的电灯、天花地板、课桌,到了外面来讲,就是蓝天白云、文峰寺、那个大运河,我们随时随地看到的一切东西。
汝不着者,为在为无:这个「不着者」就是你的心。佛在这里双破,提出两个问题:你讲的是离于万物而有一个心的存在,这个心不着一切呢?还是说你的这个心就不存在,离于万物,一切不着呢?
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着:如果讲你这个心没有一个真实的体,你讲「不着」是不是无稽之谈呀?既然不着,就有对待,就是有二;那你的心既然无体,不存在,还谈什么不着呢?比如说,如果没有这个茶杯,我讲这个茶杯它不执着,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第11讲(第1/6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