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第40讲 (第1/6页)
深圳读客行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藏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富楼那对佛所讲的七大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怀疑。最典型的就是,他认为水火不相容,怎么可能圆融?他不懂得水本身就是火,火本身就是水;不懂得这个茶杯当下就是水和火,他用凡夫的那种粗浊的心态在执相。比如虚空和大地,一个是空,一个是碍,互相对立。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这个法司空见惯。虚空那么大,它有没有讲鲜花可以来,牛屎靠边?它不拒绝任何万法万相的自在发挥。在这里,以虚空比喻我们的真空。虚空是不是随缘变现的?前面讲的,从这个墙上挖一块土出来看到洞了,没挖之前那个洞在不在啊?(在)。所以佛常常以虚空来比喻真空,就叫我们悟。
我们真心就是一个念,可以现虚空,可以现高山大海,可以现天、现人、现鬼。那我现在坐在这里这么大的体积,当下是不是虚空?(是)。百年以后,这个身体化掉了,虚空有没有因此增加一个立方米?没有。虚空之相当下就是真空之性,性相不二。由于佛前面已经讲了,「性空真觉,性觉真空」,虚空之性就是真空,真空之相就是虚空,当下是一个东西。
有人讲《楞严经》是天书,我们不要被吓住了。你讲它是天,我当下就是天;你要讲我是人的话,那好,《楞严经》当下就是人。这就是迷与悟的问题。我遇到什么就是什么。为什么?《楞严经》是佛,我就是佛。因为我原来本来就是佛啊。以原来的佛来读现在的佛,能不能读懂啊?一读就懂。迷人遇悟人当下就是悟人,凡夫遇佛法当下就是佛法,是不是这个道理?太亲切了。
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彼太虚空:这是举例说明虚空不拒群相发挥,以此来比喻真心本来面目随缘变现。
日照则明:注意,光明并不是太阳生出来的,是随着日出而显现光明。鬼的同分妄见就是随着太阳出来显现出黑暗。云屯则暗:虽然是在白天,如果浓云浓雾能不能看到太阳?
风摇则动:起风了,树木花草就在动。六祖慧能怎么讲的?仁者心动。霁澄则清:「霁澄」,是雨过天晴那一刹那,一切都很清新。气凝则浊:「气凝」,是指大雾,天地浑浊。土积成霾:尘土飞扬,形成暂时的空气混浊。水澄成映:清水能把河岸上的树木花草倒映出来。
以上的明相、暗相、动相、清相、浊相、霾相、映相,都是随着种种因缘而显现。那种种因缘是不是也是我们的心显现的?而随缘变现无非是由同分妄见与别业妄见所决定。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对于眼前的境界佛又提出发问。
如是殊方:如是有差别的方方面面。十法界是不是千差万别呢?「殊」,就是差殊、分别对待这种现相。「方」,是方方面面。诸有为相:是一切生住异灭之相。
为因彼生:这些现象是不是由他生的?他生包括个别生及因缘和合生。为复空有:还是由虚空而生?
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
若彼所生:这个「彼生」,举阳光为例。实际上太阳在这里呢,已经代表了风动、云暗、霁清、气浊、土霾、水映。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其它「亦复如是」。
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如果是太阳生明的话,那么整个十方世界就是一个明亮,其它什么都没有。既然就是个明亮,为何「空中更见圆日」?应该看不到太阳啊。又如妈妈生儿子,怎么可能母子永远同在啊?
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真妙觉明,亦复如是!
若是空明,空应自照:如果这个光明是虚空生出来的,那与太阳就没有关系了。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同时既然是空生的话,空性是永恒的,它应该始终是亮的,它怎么到了晚上又变暗了呢?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这个光明既不是太阳生的,也不是虚空生的。但是离开了太阳,离开了虚空,有没有光明啊?没有。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第四第40讲(第1/6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