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52章 院试(八) (第1/2页)

闻香下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今天在过来的马车上,将自己的猜测就跟其他三人说了。

就是关于今天策论的考题。

大晋朝初立,太祖太宗都是刚毅勇武之人,朝廷上也是一派新气象,不但收复了前朝弄丢的失地,还将边关那些鞑子打的没有还手之力。

可太宗年纪已经大了,却迟迟没有立太子。

今年的院试跟秋闱,还有明年的春闱其实就是太宗在给下一代的君王挑能臣贤臣。

从考题上大概也可以看出太宗更倾向于哪位皇子。

裴清晏猜这次的策论必定是问对于朝廷九边用兵的见解。

大皇子的老师是如今的内阁首辅张正清,娶的皇子妃也是张正清的孙女,而首辅张大人可是个主和派。

是不同意边关用兵的,也有些看不起武将。

“而三皇子的母妃是梁国公府千金,曹知府也是梁国公府亲眷。”裴清晏说完之后就看着薛正等人,他自己自然有自己的立场,但是却不能替朋友去做决定。

马车上的许长平跟朱逢春听的云里雾里的,好像是懂了,又好像没懂。

薛正平时心思细,想的多,之前裴清晏给他们分析过现在朝堂之上最为敏感的就是储位之争了。

“什么意思,这跟梁国公又有什么关系。”朱逢春最烦大舅哥的就是有什么话不能直接说出来,非要这么说一半留一半的。

这是要打击谁!

“现在就要做出选择了吗?”薛正想起之前裴清晏说过,他们一步一步的考到最后,再从微末小官升上去,到时朝廷也早就明朗了。

根本就不需要这时候去急于表态。

“也有可能是我多想,不过如果策论题是问用兵,那么现在的我们的观点就是以后的站队。”

除非他们这次都没考中,那自然不必说。

如果这次考中了,秋天再中举人,明年殿试的时候,他们院试时的卷宗都会被翻出来,这时他们策论的观点就意味着他们的选择了。

“那你是怎么想的,我听你的。”薛正对于大皇子三皇子都没什么了解,边关用兵还是主和他也无所谓,他不是个有天赋的政治家,科举就是为了光宗耀祖,改善生活。

他早已打定主意,是要跟着裴清晏的,不论形势如何。

裴清晏的观点就是他的观点。

裴清晏点头,“按照我们在书院里分析的那样去写。”

之前他们就分析过,首先他们四人帮虽是文人读书出身,但心中也是有团不容欺负的火,前朝重文轻武,被边关的鞑子打了多少年。

民不聊生,边关更是十室九空。

甚至都能长驱进中原,无数的哥儿和女人被掳走。

甚至失去了幽州这么重要的城镇。

这样的屈辱终于被太祖太宗改变了,夺回了幽州,保卫了家园。

才几十年,就要忘记之前的屈辱吗?

主和的背后就是利益勾结,主和的后果就是再过十年,等鞑子休养生息好了必定会卷土重来。

所以裴清晏一直以来的主张都是主战,必须战。

天下大家不安,何以安小家。

夜深人静的时候,就连自己的夫郎都说过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虽然这中华的意思裴清晏不懂,但意思是明白的。

不过他的想法和主张,从没与外人说过,只有四人帮知道。

薛正点头,“都听你的。”

主战的策论,他们早有准备。

听到这儿朱逢春跟许长平还有什么不懂的,“我们四人自然是要同心同向的。”

他们都已经是正样的关系了,政见自然是一致的。

尤其是朱逢春,就算是大舅哥想求和,他也愿意跟着,要不然以后就是不同的阵营了,哪里能娶到大妹。

裴清晏心里也有压力,如果选错了,以后是大皇子登基,那他们四人可能一辈子只能过偏远地方的旅居七品小官生涯了。

只是人生有时候不选不行,必须要做出抉择。

不过裴清晏想着太宗跟着太祖打了一辈子的仗,戎马一生,亲手将鞑子的首领大王的头颅斩于马下,难不成还甘愿求和?

如果太宗真的这样想,那么都非中宫正出的大皇子和三皇子之间,何不直接就立了大皇子为储君。

考场上裴清晏拉回了自己的思绪,拂袖提笔,挥毫泼墨落笔。

毫不犹豫,一篇激情昂扬的策

《穿成农家哥儿,家养小首辅》 第252章 院试(八)(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