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医家思想大全 (第1/8页)

绝命谷的道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 扁鹊:提出“六不治”原则,强调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

2 华佗:倡导外科手术,主张运动养生。

3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经辨证思想,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4 孙思邈:“大医精诚”,强调医德修养和对患者的关爱。

5 钱乙:注重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儿科用药上有独到见解。

6 刘完素:“火热论”,主张用寒凉药物治疗疾病。

7 张从正:“攻邪论”,善于运用汗、吐、下三法祛邪治病。

8 李杲:“脾胃论”,强调脾胃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

9 朱震亨:“相火论”,提倡滋阴降火。

10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指导温热病的治疗。

11 吴鞠通:提出三焦辨证,丰富了温病的诊治方法。

12 王清任:重视解剖,主张活血化瘀治疗疾病。

13 李时珍:对药物的考证严谨,注重实践和观察。

14 皇甫谧:针灸学方面的成就,强调经络穴位的作用。

15 葛洪:提倡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16 陶弘景:对本草学的整理和发展做出贡献。

17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病因病机的深入探讨。

18 王冰:对《素问》的整理和注释。

19 薛雪:对湿热病的研究和见解。

20 唐宗海:中西医汇通思想。

本草纲目 部分

1 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2 甘草: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3 黄连: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4 当归:味甘、辛,性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5 黄芪:味甘,性微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6 白术:味苦、甘,性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7 茯苓: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8 熟地:味甘,性微温。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9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10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11 山药:味甘,性平。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12 枸杞:味甘,性平。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13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14 金银花:味甘,性寒。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15 连翘:味苦,性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16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7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18 大黄:味苦,性寒。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19 芒硝:味咸、苦,性寒。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20 芦荟:味苦,性寒。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

21 桃仁:味苦、甘,性平。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22 红花:味辛,性温。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23 川芎:味辛,性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24 丹参:味苦,微寒。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25 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26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7 桂枝:味辛、甘,性温。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28 紫苏:味辛,性温。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29 生姜:味辛,性微温。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30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31 薄荷:味辛,性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

《为什么百科全书》 医家思想大全(第1/8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