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场 (第1/1页)
姿仁梦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近去了一趟宜宾城外长江岸边的李荘。想象中李荘拥有青石板路,吊脚楼的茶舍,门板铺的街道,千年老槐树遮天蔽日,树荫下老汉右手煽动着芭蕉扇,左手拿着水烟枪吞云吐雾,祛暑纳凉...。抗战时期,由于下江人包括同齐大学,中央博物馆(现在的台北故宫)的到来,李荘在一夜之间由蛮荒之地变成了大后方的文化之都,令人遐想难望...。现在的李荘经过打造以后与想象中李荘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不过这不是本文需要描述的。到李荘时正遇上赶场(北方人称赶集),人来人往,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此情此景勾起了儿时的记忆…。大概第一次赶场是一九六五年冬天在川西眉山大南街。文wg革期间赶场是购买农副产品和办年货的去处。赶场走得最多的集市是天府南郊三瓦窑。步行走得最远的是华羊镇的中兴场。骑自行车骑得最远的是北郊广汉。坐汽车坐得最远的是大邑安仁场。天府之国东边的大面铺,南边的石羊场,西边的双流,北边的新都的集市都赶过。赶场不只是华夏独有的,世界各地都有。在英国每逢周末,人们把不用的东西装上私家车开到集市上出售,这个称之为赶车箱集市。在大西洋彼岸的美丽坚也有类似的集市,只是销售点在自家的后院。曾经在图书馆读过一本介绍车箱集市的书,书名有点吸引眼球叫什么《每周挣500英镑》。这实际上是车箱集市手册,教人如何进货不花冤枉钱,如何与赶集购物者打交道高价卖出,如何组织集市,赶场中可能遇到的治安,卫生及其它社会问题等等,应有尽有。该书作者称最赚钱的人不是卖家而是集市组织者,他们按人头收取入场费。这不是很像现在的电商平台吗?虽然现在赶集的热闹程度由于电商微商的出现而逊色不少,但那种人与人之间的零距离互动交流,谈情说爱,甚至还有临产孕妇现场分娩...确是很难被线上交易所取代,你说是不是呢?
《从童年记忆中穿越》 赶场(第1/1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