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回乡(四) (第1/2页)
最后一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运昌!是运昌回来了吗?”一个苍老的老妇的声音从门外传过来。
苏运昌立即站了起来,紧跑两步到了门口处,便看到了一位将近六十岁的老妪,她戴着一个蓝色有些发白的头巾,却也掩不住那一头黑白相间的发髻;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刻着一道道的纹路,虽然肤色早就失去了光泽,但是那双深陷的眼睛,依然深邃明亮。
她伛偻着背,后面还背着一个由树枝扎成的柴禾捆,见到苏运昌的时候,便不知不觉地松开了抓在手里的草绳,那柴禾捆掉在地上,发出“啪”的一声响来。
苏运昌看了老妇片刻,忽然眼中便涌出了泪水来,扑倒在了老妇的面前,颤声叫着:“娘!”一把已然抱住了老妇。
苏大娘的双眼中也满是泪花,紧紧的抱着苏运昌,喜极而泣:“小昌!真得是我的小昌呀!”笑得合不拢嘴来,泪水却也在不知不觉中,挂满了一脸。
苏小三在后面跑进来,看到这个情景,连忙又跑到了外面去。倒是杨金花正在堂屋烧着水,见此情景不由得笑道:“看你们娘儿两个,这是怎么着了?抱在一起哭个啥?到屋里坐去!”
苏运昌这才反应过来,牵着苏大娘的手,走进了屋子的里面。
北方的农村居家结构,几乎都是一样的。三间正房,正中的一间开着大门,称为堂屋,这里也是做饭的地方。一进门的右侧是一个烧火的大灶,这个灶有一个烟道通过里屋的土炕,直上房顶的烟囱,排出屋外。也正是因为有烟火过境,所以晚上烧得炕滚热着,尽管外面数九寒冬,炕头也是暖和异常的。只是到了后半夜里,灶火熄灭之后,温度降下来,才会觉出冷来。
如今,杨金花便是在这样的大灶上烧着水,水已经烧开了来,她用一个陶制的壶盛上了水,又从左边的屋子里找出一些茶叶来,放到壶里,便招呼着外面正在与两个孩子说笑的李虎和苏小三一起进屋喝茶。
苏大娘拉着小儿子的手,一直就不愿意放开来,仔细地打量着他相貌,比对着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有多少的变化,便是话都忘记说了。
“娘呀,你这么拉着弟弟,总是要让他坐下来的吧?”苏运丰在边上提醒着道。
苏大娘这才想了起来,松开了苏运昌的手,让他坐到炕头上,对他问长问短。苏运昌自然是有问必有答,恨不能把这四年里,对母亲的思念一股脑地全都捧在手心里,让母亲看到。
只是,这对母子并没有谈上多久,苏运昌的二叔苏二铁和三叔苏三铁也都过来相见,他们住得很近,也是从小看着苏运昌长大的长辈。
苏二铁正是苏小三的父亲,他们也是从苏小三的嘴里知道了苏运昌回来的。
苏运丰道:“正好二弟今天回来,二叔、三叔就不要走了,我今天出去卖鱼,还有几条鱼没有卖掉,便一起留下来吃顿饭,喝一点儿酒,庆贺庆贺!”
苏二铁和苏三铁客气了一番,也便没有推却,留了下来。
苏运丰忙叫杨金花做饭,苏大娘也在边上相帮。他又让柱头到村头李家酒坊去打了两斤酒回来,一家人围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之上,一边喝着水,一边等着杨金花和苏大娘忙活着炖鱼作饭。
农村里的人,一天只吃两顿饭,一顿是在上午九十点钟左右,一顿是在下午四五点钟左右。当然,这两顿饭的时间也并不固定,有的时候,因为活比较多,也可能忙到傍黑的时候,还顾不得做饭吃饭,那就会捱到夜里,对于家境不好的人家来说,或者干脆就省了。
苏二铁的话最多,不时地问着苏运昌在外面的情况,听着苏运昌讲完了他在天津那边的事情之后,道:“运昌呀,你也是知道的,我一直在给别人赶马车,去年九月的时候,有个雇主要往遵化去,那天晚上歇在了蓟县的夏庄子,半夜里正赶上打仗,老共把东洋人的炮楼给端了,当时我躲在大车店里不敢出来,就看到火把之下,有一个特别年青的老共的军官,怎么瞅怎么都像你。当时胆小,没敢出去问。等到天亮之后,我问大车店的老板娘,才知道那是八路军的盘山游击队,那个年青的军官是他们的一个什么什么委来着,我当时就在想,那个人应该不会是你吧?”
听着苏二铁的话,苏运昌与李虎不由得对视了一眼,去年九月,他们的确是在蓟县那边端了鬼子的一个炮楼,当然这样的事情他是不能承认的。
“二叔,你真会开玩笑,我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胆子,去跟东洋人作对呢?”苏运昌道:“去年九月的时候,我应该在山东的济南那边,跑着烟叶呢!”
“真得不是
《运河天地之运河武工队》 第9章 回乡(四)(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