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43章 训练 (第1/3页)

君子于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王伯的冶炼工坊出来,郭绍跟李定国到城外去视察了一下禁军。因为马上就要打仗,这一阵子禁军的训练一直很紧。

禁军的训练可不像是平常军队那样只练习体术、剑法、射术、马术。在禁军里,有单独的一个科目,叫射击。

没错,这个射击就是打枪。明末以来,明朝军队早就已经成建制的装备了不少火铳,根据《明会典》记载,嘉靖三十七年(1558)一年之中即造鸟嘴铳1万支。戚继光《练兵实纪》 记载,戚家军步营有2699人,装备鸟铳1080支,约占40%。大明火器的装配率已经可见一斑。作为大明的新军,郭绍的军队自然也装备了不少新式火器。

禁军的热武器,除了主流的红衣大炮之外,普通步兵还装备了最新式的燧发枪。

燧发枪,是由法国人马汉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新发明取掉了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燧发枪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17世纪中叶,很多欧洲军队普遍装备燧发枪,一直用到1848年才结束装备。

碎发枪对比同时期时代的其他火器,堪称是降维打击。

举个例子明军目前的制式武器名叫鸟嘴铳,俗称鸟铳,而这种鸟嘴铳又被称作火绳枪。鸟铳身管较长,口径较小,发射同于口径的圆铅弹,射程较远,侵彻力较强;增设了准星和照门,变手点发火为枪机发火,枪柄由插在火铳尾銎内的直形木把改为托住铳管的曲形木托,持枪射击时由两手后握改为一手前托枪身、一手后握枪柄,可稳定持枪进行瞄准,射击精度较高。又因其枪机形似鸟嘴,故又名鸟嘴铳。它的基本结构和外形已接近近代步枪,是近代步枪的雏形。

明军装备的这种鸟铳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组成。使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和扣动枪机,带动火绳点燃火药池内压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枪管内铅弹射出,杀伤敌方人马。曾为明、清军队的主要轻型火器装备之一。

根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鸟铳,先以铁挺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以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

鸟铳制造工艺极为繁琐,而且在使用的时候还极其麻烦,据赵士桢的传授,可分为以下步骤:倒药(将火药从药罐中倒入药管中,每管药发射1发弹),装药(将火药从铳口倒入铳膛),压火(用随枪的仗装膛内火药压实压紧),装弹(取出弹丸装入铳膛,然后用仗将弹丸压入火药中,装门药(将发药罐中的火药倒入药室的火门内,把药室填满,使之与铳膛内的火药相连,而后将火门盖盖上,以防潮湿),装火绳(将火绳装入扳机的龙头式夹钳内,准备点火),这时即以准备完毕,射手处于听命待发状态。射击时,需打开火门盖,点燃火绳,以蹲跪姿或立姿瞄准扣动扳机发射。并且鸟铳的精准度也相当有限。这就导致明朝军队虽然大量装备了火铳,但很多时候反倒打不过机动灵活的满清骑兵。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鸟铳存在点火时易受风、雨影响以及点燃火绳时要保留火种和燃着的火绳不能维持较长时间等缺点。例如萨尔浒之战时,明军西路军在萨尔浒山上见努尔哈赤的八旗军来攻,即令各队结营列队以待。

当后金军进至山下时,即刻下令开炮轰击。战幕方拉开,雨雪忽止,天降大雾,弥漫山谷,视线不清,咫尺之外,难分敌我。明军个个恐惧,人人心慌,便点燃松枝当火炬。这恰好把自己完全暴露在金军面前。

金军利用其火光,使用弓箭,箭无虚发,每发必中。明军虽有火光易于点燃鸟铳,但因在明处,难寻目标,非但未能伤敌,自己反吃大亏。加之黑色火药惧潮湿,雨雪中使用不便。

萨尔浒之战正好在雨后初晴,湿度最大时,不用火烤干,便无法射击。所以八旗军愈战愈勇,步步逼近,攻入明营,一举夺取了萨尔浒山营寨。萨尔浒之战中,鸟铳(火绳枪)的缺陷暴露无遗。

郭绍在组建新军的时候,就已经敏锐的意识到明军的火器过于落后。所以,在与葡萄牙人贸易时,郭绍不仅学得了最新的红衣大炮的制作工艺,更是从欧洲学来了尚未成熟的燧发枪技术并加以完善。

新军中目前装备的燧发枪,是撞击式燧发枪,这种燧发枪,比起目前欧洲装配的燧发枪,其技

《明末野心家》 第43章 训练(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