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1. 收徒 (第1/2页)

槐相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京城的五月尚是暮春,地处大夏最南方的崖州却已进入盛夏。

前工部尚书赵尚书一家已搬来崖州三月有余,起初还有些京城的信件断断续续送到赵宅,如今门庭已是彻底冷清了下来,只有几只麻雀时不时在赵宅的牌匾上徘徊,许是打算在这里筑巢。

这些麻雀倒是会挑地方,整个赵宅最值钱的恐怕就是这块皇帝御赐的黄花梨木牌匾,正是赵尚书平定羌河水患所得的奖赏。

仍记得当时锣鼓喧天,宾客盈门,所见之人皆是笑脸。无人知晓两年间赵尚书三过家门而不入,右腿在赈灾现场受伤落下终身残疾,余生只能靠拐杖行走。

官场难测,短短五年,赵尚书从治水功臣变成戴罪之身。或是皇帝留有一丝温情,亦或是提拔的门生四处奔走,又或是赵夫人四处打点,赵尚书终究免了牢狱之灾,被发配到崖州做知县,从三品大臣沦落为七品芝麻官。

若是别的理由被贬也就罢了,赵尚书权当提前退休养老,可贪污赈灾款这个罪名,让他过往所有的功绩和辛劳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世人的窃窃私语中,甚至这条瘸腿也变成了所谓的作秀。

劳累多年终究是一场空。

赵尚书自从贬谪的诏令颁布便一蹶不振,从京城前往崖州的车马颠簸了一个月,更是因此生了一场大病,病愈之后倒也看开世事无常。赵夫人倒一直心态平和,毕竟之前身在江湖见惯了刀光剑影,如今远离权力斗争能保家人平安,也算是一桩幸事。

知县的俸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四口的基本生活,一双儿女躺平十三年,突然发现以后可能再也没有好日子过了。

作为京城出名的龙凤胎兄妹,赵澜和赵菀宁长相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赵菀宁生得一双眼波流转的圆润桃花眼,鼻梁挺拔小巧,唇形若水珠般莹润饱满,神情总带着三分娇弱五分妩媚。赵澜的眼型偏向狭长的丹凤眼,唇边总带着似笑非笑的弧度,典型的纨绔子弟。

旁人总以为是哥哥欺负妹妹,去年赵夫人带兄妹二人回临安省亲,外祖母特地叮嘱赵澜要好好照顾妹妹,别总是一副挑刺找茬的模样,搞得赵澜有苦说不出。

只有赵父和赵母知道,表面人畜无害的赵菀宁简直是赵澜的克星,只要有妹妹在的场合,赵澜立刻夹紧尾巴做人。

赵澜本想借着赵尚书的荫庇入朝为官,现在家道中落仕途无望,整日借酒消愁,再过几日估计连酒钱都要找妹妹借。全家只有赵菀宁一心想让父亲东山再起,每周不多的零花钱全用来买历史名人传记,试图借助书中自有黄金屋找到让赵家重回京城的办法。

她实在是放不下京城的繁华生活,城东云桂坊的松子百合酥、五味春卷、茯苓糕不知何时才能吃到了,周家铺子的云纹金丝绣花襦裙、团花纹掐丝锦袍也不知何日能再买得起。

为了多挣点回京的盘缠,赵菀宁已经茶饭不思了一个月,主要原因其实是入夏以来沧平的天气实在太热没有胃口,当然也有赵夫人总买蔬菜不常买肉的因素。

又是一顿只找到一块肉的晚饭。

日落时分终于凉快了些,天色还亮,气温却降了许多。赵菀宁披了件杏黄色烟罗衫,百无聊赖地躺在芭蕉叶下看话本,平日历史书看多了,总要看些小说话本换换口味。

“菀宁姐姐,明日家母举办赏花宴,特地让我来邀请你和赵夫人呢。”自赵家搬到沧平,县丞的女儿林妙然便隔三差五地来找赵菀宁,赵夫人乐得见女儿交朋友,赵菀宁也喜欢热闹。

不等赵菀宁反应过来,林妙然便把菀宁身下的席子展开,自顾自在赵菀宁旁边躺下。她今日穿的是浅粉色蝶戏花襦裙,刚好衬得她十一岁的脸庞娇嫩红润。

京城的规矩是,赏花宴至少要提前一个月邀请宾客以示尊重,即使崖州偏远,沧平更是下级县,可也绝没有只提前一天通知的道理。

“谢谢林夫人邀请,明日我一定去,不过家母倒是时间不凑巧,怕是无法到场。”赵菀宁扬起标志性的宁式笑容:眼睛弯弯、两个小虎牙恰好露出八分、挤出脸颊右侧小酒窝。

赵家搬来沧平三个月收到数十封宴会的邀请函,赵尚书和赵夫人全都回绝了。连一向游手好闲的赵澜都能看出来这些人对赵家的态度绝非友善,更何况冰雪聪明的赵菀宁。之所以答应林妙然,不过是因为赵菀宁前几日收到了消息,县丞林家和京城林家有点关系。

如果说谁从赵尚书贬官一事受益最大,自然是从四品的林侍郎,一跃而上,代正三品尚书职。无论是按资排辈,还是凭借过往功绩,正四

《养心殿外千秋岁》 1. 收徒(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