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30章 经验 (第1/2页)

绿萝也是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人围绕周国的格局聊了很久,周诵作为天子,虽然天子权威不断加强,可以一言定人生死。

但是中间的贵族、功臣阶层,已经要把周诵架起来了。

历史上的宦官权力之所以看起来很大,能让许多外朝大臣惧怕不已,因为他们是皇权的延伸,一言一行代表的是皇权的重量。

唐朝中后期的宦官势力那么猖獗,甚至自称定策国老,能够废立皇帝,掌握着军队,但是他们依然要选择皇帝来辅佐,甚至很多皇帝夺掉这些权势显赫的宦官的权力。

周诵思考过,自己与古代地方的优点与缺点。

最大的问题便是,自己没有太多的亲属和子嗣,使得自己虽为天子,但是与自己利益一致的人太少了。

认识到问题的周诵,于是选择了广建后宫,利用姻亲的关系,将这些人绑上自己的战车。

但是一个女儿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这个,周诵不知道。

“不如重启特务机制,像是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清朝的粘杆处等等,这个奏折体系也要建立,从特殊渠道,可以让你听到中小官员的想法。

如果将来有人违抗你的命令,我们就把这些罪名做实,扣在他的身上,给你一个杀人的理由。”

安禄山想了想,决定劝周诵学习明清的变态皇权,从而提升自己的权威。

当这些特务机构有了绩效,他们就会更加疯狂的监视这些所谓的功臣、豪族。

自古只有千日做贼,哪能千日防贼呢?

只要自己等人想杀人,只要盯住他,必然会有问题出现。

“这样真的好吗?”

周诵有些迷惑的开口询问道。

周诵与荀彧、安禄山、谢安三人数次交流皇权的问题,周国到底要建设什么样的制度,到底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一直迟迟定不下。

虽然周朝如今大行分封,但是早晚会进行改变的,分封制适合开拓土地,传播华夏文明,但是分封制也会导致地方诸侯做大,威胁中央,反而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每个时代都不缺有才能的人,而是缺能给这些人提供表演的平台。

但是过分的中央集权又会导致君权膨胀,国家的治理需要依靠贤明的君主,这也是十分不妥的,毕竟没有一个人能保证自己的后代代代贤明。

如果限制君权,又会导致权臣做大,从而打破原有的格局,国家的稳定本身是多方势力妥协的结果,这种权臣本身就打破了这种平衡,同样也会威胁到国家。

这些东西,都有着后世的国家借鉴。

秦朝刑法残暴,原有的特权阶级得不到满足,而被占领的六国又没有有效的统治,秦始皇只统一了制度,却没有统一思想,导致秦朝灭亡。

汉朝统一了思想,但是土豪势力过度膨胀,地方势力抬头,甚至能与中央对抗,汉光武帝借助世家的力量一统天下,从而更加放纵了世家豪族,出现了东汉后期幼帝的局面。

东西晋朝从曹魏手中夺过了天下,没有创业的艰辛,司马家选择与世家合作,同时又吸取曹魏不用宗室,大用外臣,导致天下被司马家窃取的错误,于是在国内广设藩王导致八王之乱。

隋唐时期,为了弥合军功地主集团,于是不断往外扩张,导致军功贵族做大,原有的府兵制崩溃啊,长征健儿的出现,形成了兵知将领,而不知皇帝的局面,军队成为将领的私军,致使藩镇割据,中央权威丧失。

宋朝面对叫兵悍将,动辄斩杀皇帝,自立天子的局面,矫枉过正,致使国家军事倾颓,屡屡被北方少数民族欺辱。

元朝的建立,导致了蒙古世界的分裂,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战争,使得忽必烈开始倚重北方汉军世侯,形成了蒙古奴隶主、汉军世侯、南方大地主共同掌握国家政权的局面,带有野蛮、奴隶制度性质的元朝,最终也被四处爆发的叛乱所推翻。

明朝则是在内忧外患中被覆灭,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造反,外有蒙古、满洲等边患,再辅以天灾人祸,最终叛军遍地,明朝灭亡。

在明朝建立初年,朱元璋便学习元朝宗王出塞制度设立自己的儿子为边王,帮助皇帝处理边疆事务。

随着后来朝代的发展,内阁、司礼监等机构出现,内阁倾轧、党争不断,致使国内政事混乱。

清朝吸取了明朝的经验,用满洲八旗为底色,构建起了蒙古八旗、汉八旗等军功贵族集团,入关后又积极与汉族士大夫合作,换

《我为周天子,分封天下》 第30章 经验(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