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三十三章 秦桧的心事 (第1/3页)

李火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桧本是刻意与折彦质保持距离。提醒之后,对折彦质的解释并无兴趣。便不再说什么。

果不其然。正如折彦质所言,村子外围,巡逻的士兵来回穿梭。四方进出的路口,亦有人把守。

村头几只黄狗、黑狗,远远地立在田埂上。看着众人,既不叫也不咬。见众人往他处走了,一起转头跑了。

河东岸是汜水村。

一行人在折彦质带领下,未从村子穿过。径直沿着河岸,向北行了数百米。

村子后头。一里地外,无数军帐。绵延不绝,旗幡林立。

自此地起,两道栅栏将村子与军营隔绝开。东西走向,一眼望不到头。栅栏当中,辕门高耸。

此时,辕门大开。两排重装军士,分立两边。

折彦质提前让副将回营。洞开营门,迎接赵榛一行。

辕门当中一人领头。其后,跟着大小文官将领,候在辕下。

一阵沉重厚朴的牛角号声响起。重装军士齐刷刷转向赵榛这一面,一起躬身。

“恭迎天使!”

臂腕甲胄撞动。一片铿锵,颇有声威。

赵榛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古代军队。赶紧从马上下来,在折彦质陪同下向前走。每经过一名军士,其人一抱拳,然后挺身肃立。一时间,金戈之声,不绝于耳。赵榛为之动容。

辕门下,当中一人,一身紫袍公服。白面无须,体态富贵。年纪与折彦质相仿。他见赵榛上前,赶紧趋步迎上来。赵榛的记忆中没有此人。所以,认不出来。

只听秦桧惊道:“王大人,汜水乃西辅辖地。你如何到了折副使营中?”

汜水,地处洛阳、郑州之间。历史上先后归属洛阳、孟州以及郑州等地。宋徽宗在设置西辅郡时,将汜水划给郑州。此时,西辅设置刚刚撤并,汜水仍属于郑州。

那人冲着赵榛一拜:“殿下,下官王襄有失远迎,请殿下恕罪。”又冲秦桧道:“秦中丞,本官昨日特在此地迎接王尚书。正待回署西京,听闻信王殿下驾临,便在此等候觐见。”

王尚书自然指刚刚出使回来的王云。

赵榛借此时机,悄声问了折彦质。原来,此人是河南尹、西京留守,又兼着西道都总管。这些年,王襄一直经营河洛等地,未到京任职。所以,赵榛没有记忆。

先前,宋徽宗罢了四辅设置。宋钦宗随之在何栗的建议下,设立四道都总管代替。知大名府(今河北大名)赵野为北道都总管,知河南府(即洛阳)王襄为西道都总管,知邓州(今河南邓州)张叔夜为南道都总管,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胡直孺为东道总管。

四道都总管聚齐人财物各项大权,类似唐时的节度使。

照何栗所设计,京畿往西都为西道都总管所领。不过,此时制度刚刚创设。加之反对声音不断。所以,四道的权力一般只集中在都总管所辖州府。比如,王襄知河南府,权力也只辐射河南府辖内。但是,他享有管辖京畿以西的权力。故离开洛阳到郑州,没有过错。算不上擅离守土。

秦桧与王襄,人言谈举止之间,不动声色。但赵榛隐隐感觉到一股火药味。朝堂之上,机关无数。说不得此二人有何过节。赵榛无心掺和其中。装作不明就里,好言好语道:“有劳王大人牵挂,小王拜谢。”说着,便随折彦质进了辕门。

除了王襄,其他人折彦质一概没有介绍。想必都是下属裨将,没有介绍的必要。王襄急忙让开道路,跟在身后。

辕门后面。

近处,两排士兵持枪分列两边。一面面红绿的小旗、大旗,烈烈生风。再远处,不少士兵聚在一起,向这边张望。不过,被警戒的士兵拦着不让靠前。最远处,人员来来往往,没人阻拦。营中士兵显然接到命令,处处有意压抑着声响动静。

饶是如此,此处乃中军所在之地,仍然嘈杂得很。期间,马嘶犬吠不断。时刻提醒赵榛,这便是宋金两国西面战场前线。

军帐当中,纵横留了几条通道,供交通使用。当中一条道路,最为宽阔。积雪扫得一干二净。路面铺着青砖碎石,向北延伸。那里,无数木头柱子挨在一起,密密麻麻。

木头柱子后面,如白如镜。景象与泥泞杂烂的路面截然不同。赵榛停下来仔细眺望,才发现大水缓缓流动。像一泓白锦慢慢地在眼前展开。

黄河!

赵榛脑海中本能地迸出这个词。这个熟悉而陌生的词。没错,是黄河没错。中国人的母亲河。母爱如水。此时,黄河如深沉含蓄的

《汴夏》 第三十三章 秦桧的心事(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