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27章 永乐大帝朱标? (第1/2页)

大梦道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也不能怨朱棣啊,年年打仗,国库空虚。没有办法移民,也没有银子教化他们。】

【朱棣铺的场子太大,一般人谁都忙不过来。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不错了。】

“忙不过来,当哪门子的皇帝?”

忙不过来,当哪门子的皇帝?

这话何其熟悉?

在一年之前,朱棣让朱高煦监国。朱高煦把朝政弄得乱七八糟,不仅把永乐大典给停了,山东、河南遭了水灾他也不救济,让这些老百姓自生自灭。

这可惹恼了,大好喜功的永乐皇帝。

他本来就得位不正,所以要拼命的证明自己,文治武功上都要超越前朝。

为此,他五征漠北,六下西洋,编写《永乐大典》。(每一项都是旷古烁今的重大工程,这一点很像当下的一些部门领导,把项目做大,却没有一点是真的有利于公司发展。

反而方便自己贪污受贿,往上发展。

更可笑的的是,这些人还被授予时代楷模,先进个人,真是可悲可笑。)

这不是往朱棣身上抹黑吗?

气急败坏的朱棣,当即就把朱高煦臭骂一顿。朱高煦就说,朝廷的收入太少了,他算不过来。

“算不过来,你监哪门子国?”

还说“朱高煦尖嘴猴腮,没有一点人君的样子。”

没想到,报应来的太快,很快就来到自己身上。被人当众指责,朱棣竟然无言反驳。

因为,永乐大帝叫的震天响,却没有给华夏大地带来什么实惠的东西。

(朱棣粉都说,永乐在武功上超越洪武,这些人都是他妈的眼瞎。洪武不仅收服了燕云十六州,还有辽东、云南。永乐有什么,五十万大军草原自驾游?这是哪门子的功绩,莫名其妙。)

“我不做皇帝,这几十年的空白留给谁?”

“这个我已经想好了,还是留给你大哥。”

“我大哥洪武二十五年就死了啊。”

“这个你不用担心,本大神不仅可以救活他,还可以用大神通修复这段记忆。以后,就没有永乐王朝什么事了。”

朱元璋最倚重,最放心的接班人,还是太子朱标。

对于朱标,朱元璋可谓是倾心培养。

朱元璋还是吴国公的时候,就立五岁的朱标为吴国公世子,还请来了大儒宋濂做朱标的启蒙老师。

朱标十三岁的时候,朱元璋登基称帝,第一件事就是立朱标为太子。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一众文武百官,都被安排到太子府做属官。

那时候还在战时,朱元璋还要去北方,朱标就被封为留守太子,监国朝政。

天下平定之后,朱元璋让朱标回乡祭祖。(古时候祭祖,祭天都是大事,尤其是祭天只有皇帝和皇帝继承人,或者是得到皇帝授权才可以做。

权臣做了,就是要取代皇帝的信号。

封狼居胥的影响那么大,就在于这个封是封禅的封,是代表了皇权。这在大臣之中,是绝无仅有的。)

洪武四年,朱元璋又给朱标找了战功赫赫常遇春的女儿为太子妃。

这时候,虽然常遇春已死,可常家地位显赫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常遇春的长子常茂被封郑国公,位次在李文忠、冯胜之上。不仅如此,他还娶了冯胜的长女。

一门两国公,在大明初期,是绝无仅有的。这也养成了常茂骄傲不驯的性格,为他日后的悲剧留下伏笔。

常遇春的女儿又是太子妃,小舅子蓝玉又是战功赫赫的将军。常茂的妻妹是当时还是吴王的朱橚。

就是历朝历代的勋贵家族,也很少有如此庞大,错综复杂的外戚势力。

洪武二十年之后,常茂和冯胜双双落马;太子、吴王、常家、冯家的政治联盟也解散。

蓝玉和外甥常升又晋封国公,除此之外,蓝玉的女儿还嫁给了蜀王朱椿。依然是大明最显赫的家族。

蓝玉骄横跋扈,不仅睡了北元王妃,还私自攻打自己家关隘,老朱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以说,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前,大明朝任何一个功勋家族都没法和常家比。

有这么庞大的外戚作为后盾,骄兵悍将们也不敢不服朱标这个太子。

常家除了常遇春和蓝玉,都是烂泥扶不上墙,完全是朱元璋为了给宝贝儿子铺路,硬提拔上来的。

朱标是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太子,集齐了嫡长贤三个优点

《大明:开局活埋朱元璋十四年》 第227章 永乐大帝朱标?(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