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泰达魔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睦寺�饕濉保�95])使实践目标富有活力。但是,我们看到,这种目标既不是想象的产物,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96]。正如我希望我已阐明并将在讨论毛泽东政治发展概念的结论性一章中需要进一步详尽阐明的那样,毛泽东的政治思想试图通过对实用主义者和幻想家这两种方法实行一种新的综合,从而向那种把他们划分为对立的两类人的观点发起了挑战。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8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参见《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282页。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833页。
[4]《关于哲学问题的谈话》,1964年8月18日。
[5]毛泽东作为基本矛盾的例子来运用的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见《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325~326页。
[6] 这一说法最初出自毛泽东在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1941年,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重申了这一主张,指出,许多人讥笑他那个口号是“狭隘经验论”,但他仍然坚持没有调查不可能有发言权的主张,因为,没有亲自作过调查研究而作的发言,不过是一些“无知妄说”。参见《毛泽东选集》,2版,第3卷,791页。在1956年,他再次重复了这一观点。
论知与行(15)
[7]参见《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285页。在那里,毛泽东用一个假设的检查团参观延安根据地的经历来解释他对感性认识过程的论述:“有些外面的人们到延安来考察,头一二天,他们看到了延安的地形、街道、屋宇,接触了许多的人,参加了宴会、晚会和群众大会,听到了各种说话,看到了各种文件……也就是延安这些各别的事物作用于考察团先生们的感官,引起了他们的感觉”。同上。
[8]《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郾6—)》,7l页,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9]同上书,75页。(毛泽东在1941年9月13日讲过意思相近的话。———译者注)
[10]在1958年,他在敦促官僚们下基层和“下马观花”时,再次运用过这个形象化比喻,参见《工作方法六十条》(1958年1月31日)。
[11] 参见《工作方法六十条》(1958年1月31日),《在八届九中全会上的讲话》(1961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前十条”)(1963年5月20日),以及《关于四清运动的谈话》(1965年1月3日)。毛泽东认为,比较之下唯心主义者就省力得多,因为,他们不需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12]《在杭州会议上的讲话》(1963年5~6月)。
[13]《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288页。在其他地方,毛泽东重申了间接知识的重要性:“虚心接受别人的经验也属必需,如果样样要待自己经验,否则固执己见拒不接受,这就是十足的‘狭隘经验论’”。同上书,213~214页。另一方面,他主张对间接知识进行验证,因为这种知识是他们的前人总结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经验写成的理论,参见《毛泽东选集》,2版,第3卷,816页。
[14]《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287页。
[15]《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1965年1月14日)。
[16]《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99页。
[17]同上书,285页。
[18]参见上书,285页。
[19]同上书,149页。
[20]《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读书笔记》。
[21]参见《在杭州会议上的讲话》(1963年5~6月)。
[22]“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290页。1963年毛泽东指出: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统一,从现象到本质,本质看不见,要通过现象。接着
《毛泽东的政治哲学》 第1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